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早前安利产品在国内大行其道之时,有这么一个段子。说的是有人公开提问安利直销的创始人:为什么你要去卖洗衣液、洗洁精?他的回答很精辟: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啊。这样的回答,可谓一语中的。
同样在美国,有家巨头公司,单靠卖日化产品,成为全球巨头,并让其产品走进全球的千家万户。它就是宝洁集团(P&G),这家公司的名字可能有些人有些陌生,但是其旗下的系列品牌与产品,却随处可见,人们也耳熟能详,例如海飞丝、舒肤佳、汰渍、佳洁士、碧浪等。
只不过,在国内日化品牌日渐崛起之时,过去这些响当当的品牌,存在感正在被一步步削弱。例如,每个垂直领域,国货品牌都有对宝洁有取而代之之势。过去10多年里,包括立白、心心相印、蓝月亮、上海家化在内的本土公司,塑造了下沉市场的的商业形态,建立了用户心智,让宝洁过去靠营销广告取胜的策略已然失效。因此,坊间关于“宝洁要倒下了”的说法,甚嚣尘上。
财报数据创10年新高,本土市场却率先失守
7月底,宝洁发布了2021财年第四季度和全财年业绩报告。2021财年第四季度,宝洁净销售额同比增长7%,达到189.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4.21亿元),净利润达到29.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7.7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宝洁本季度增长4%。
不仅如此,2021财年,宝洁净销售额761.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18.44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143.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24.4亿元),同比增长10%。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29日,宝洁对外宣布,从2021年11月1日起,副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乔恩·莫勒(Jon Moeller)将接替大卫·泰勒(David Taylor)担任宝洁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并且,莫勒将被任命公司董事会成员。这也被视为是宝洁进行内部战略调整的信号。
随后,据宝洁公关部最新公告,现任宝洁大中华区副董事长、销售暨品牌运营总裁许敏(Jasmine Xu)将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出任宝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成为宝洁史上靠前位中国本土培养的CEO。同样,本次高层管理调整,也被业内视为宝洁中国的一次重大改革。
回顾宝洁近年来经营业绩的表现,2021财年无论是净销售额还是增幅,均达近10年最高值。这也衬托出,宝洁数年以来的发展,始终处于低谷。
最直观的就是财务数据,从2013年起,宝洁在全球市场开始出现疲软态势。2014年到2019年,是宝洁最低谷的几年,财报显示,宝洁全球净销售额从2014年的744亿美元一路下滑至2017年的651亿美元。截至2018年,宝洁全球销售额为668亿美元,同比十年前下降149亿美元,降幅22.31%。
甚至有业内人士分析,宝洁当期销售额的增长,可能是昙花一现。因为,这一方面是得益于年初疫情压抑了的部分需求,得以释放。另一方面,宝洁也以旗下多个品牌的产品提价为之付出代价。据宝洁财报,宝洁集团旗下产品提价1%-3%,约为宝洁当期净销售额贡献了2%的增长。
图片来源:宝洁财报
实际上,宝洁涨价并非首次。早在2019年,宝洁就已将北美市场的帮宝适(Pampers)产品提价4%,Bounty、Charmin、Puffs这三大纸巾品牌的售价已平均上调5%。
很显然,在消费者认知逐渐减弱的同时,品牌没有进一步升级产品、提高性价比,反而是通过提价带动销售额、维持利润,势必会打破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而带来用户量的减少。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货日化品牌的崛起,宝洁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也开始断崖式下滑,降幅超过30%。要知道,宝洁的日化用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曾一度高达47%;因此,宝洁冒险涨价,试图用该方式换取营收及利润上的增长,也侧面印证了,宝洁在本土市场上的产品盈利吃紧,甚至如履薄冰。
实际上,宝洁如今的处境,并非没有征兆。近年,国内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的新国货品牌如雨后春笋,甚至有出海抢占全球市场的实力与趋势。与此同时,宝洁过去靠铺天盖地营销的广告模式,也逐渐失效。其在本土市场上的固步自封,也给了诸多新品牌后来居上的机会。
因此,宝洁在中国本土已有失守态势,而其未来如何扭转颓势,再次在华发力,尚未可知。新的领导人走马上任,是否能够重塑宝洁在中国市场的品牌价值,延续其百年老牌企业的辉煌?这一切充满悬念,但是也令人没有太多遐想。
百亿美元天价广告费,难以稳住江湖地位
根据宝洁的年度财报,宝洁在全球的营销支出花费了 115 亿美元,在同期亚马逊在全球广告和相关促销成本上花费了 109 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宝洁营销费用与净销售额的占比与去年同期持平,其 2021 财年的销售额增长了7%,达到 761 亿美元。在2020年,亚马逊110 亿美元的支出超过了宝洁107 亿美元的支出。在此之前,最后一家超过宝洁年度广告预算的公司是 2017年的三星。由此不难看出,宝洁在广告费投入方面,一直是大手笔,甚至在营销投入上,始终处于全球Top2的位置。实际上也是如此,大多数国内消费者认识宝洁的系列产品,也多数是源于传统的电视广告、户外传媒。
据了解,这个营销花费包括作为广告支出组成部分的大多数营销和促销活动。只不过,这种遍地撒网的惯用营销策略,愈发在中国本土市场上,显现出先天的弊端。在新媒体时代来临后,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应,显然无法与十年前同日而语,而宝洁整体市占率的下滑,也对其已经“衰老”的营销模式,发出了强烈的求救信号。而且,最致命的是,其铺天盖地的广告,却没有推广一款值得消费者反复消费的高端产品。
正如集团首席财务官钟•穆勒也多次强调,宝洁在中国的策略错误是定位太低,必须作出调整。据观察,随着国内消费升级趋势的来临,使用更高价值的、高端的产品已经成为了国内消费者的共同诉求。而宝洁过去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粗狂式营销模式,早已不再适应这个多变的市场。
因此,其相关产品在中国的定位,也成为了其保持增长的硬伤。与此同时,低端产品的销量惨淡,也让宝洁在尚未扭转产品定位前,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没有优质产品作为支撑的宝洁,显然再也难以单凭广告,就可以占据用户心智,拿下本土市场。更为致命的是,宝洁过去一直专注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低价产品,对于消费需求升级的大趋势并不敏感,甚至毫无准备。
在被国货新锐品牌挤压后,宝洁也陷入了高管频繁离职、管理层动荡不安的局面。这也被视为是宝洁在本土市场上亡羊补牢,只不过,可能为时已晚。
值得注意的是,后知后觉布局高端产品,并没有让宝洁中国的业绩出现好转。这也意味着,其销售端的难题,尚未被攻克,频繁换帅也成为了其无奈的选择。据观察,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宝洁系高管的水土不服,另一方面,也与宝洁的市场策略有关。
靠传统渠道长期霸占消费者心智的宝洁,鲜有在电商渠道上的布局,因此,如今宝洁的电商,除了被视为销售渠道,也成为了其与消费者对话、提升购物体验的窗口。
或许,经历了传统渠道没落的阵痛后,宝洁将跨境电商当做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是,几番折腾后,宝洁虽也不断瘦身,却依然没有挽救业绩的颓势。低端产品销售通道受阻,高端产品无人问津,宝洁的中国市场正在进一步缩水,其江湖地位也逐渐丧失殆尽。
日化赛道拥挤,宝洁如履薄冰
正如开篇分析,日化市场是一块大蛋糕,但是在该赛道,却从来不缺实力强劲的对手。宝洁在中国市场,除了会受到同样来自大洋彼岸的联合利华、日本的花王、本土品牌蓝月亮等多面的“夹击”外,也让护舒宝、帮宝适等主打垂直品类的女性产品,原有市场被本土品牌蚕食。
与此同时,汰渍、碧浪等洗护产品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被立白、植护所抢占。实际上,这个受困于业绩低迷的日化巨头,从2014年开始实施“瘦身”计划,把销量和发展潜力不佳的品牌剥离,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优势品牌。截至2017年,宝洁砍掉超过100个品牌,全球品牌缩减至65个。
这期间,宝洁也通过换帅试图力挽狂澜,加速数字化进程来迎合时代趋势。只是,与新锐品牌的激进相比,宝洁的“大公司病”依然十分突出。
尾大不掉的宝洁,显然面临着内部管理效率低、变革步伐缓慢、内卷严重等现实问题。这是传统品牌,尤其是历史悠久的跨国连锁集团存在的普遍问题。
例如,在很多公司,90后、95后已经成为中流砥柱之时,其内部高层管理者依然是70后、80后,沿用的也是上一代的管理方式。
这对团队文化、员工创造力的挑战,不言而喻。除了管理上的挑战外,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顶尖人才匮乏,也是宝洁遇到的难题。
要知道,在当前多变的消费环境下,传统经验已然失效。而新锐品牌里成长起来的人才,即使被宝洁挖过来,可能也会因为对这样有百年历史的大型跨国企业缺乏了解,或者无法短期融入,而难以统帅千军万马,驾驭这样一个庞大的团队。
抛开产品与内部团队,宝洁在营销与渠道方面的墨守陈规,也让其短期难以扭转局面。
例如,近日,据信用中国网站公示消息,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因在“舒肤佳TM柠檬清新型香皂”外包装上使用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被平顶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元。
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当事人在该产品外包装正面用较大字体标注“去除99%细菌#”,将没有充分科学论证的“去除99%细菌”进行突出的标注,有产品功能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属欺骗、误导消费者。
上述宣传使当事人生产销售“舒肤佳TM柠檬清新型香皂”和同类产品竞争时处于有利地位,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
实际上,过度宣传的弊病,在很多品牌上都屡见不鲜。由此也不难看出,宝洁依然在延续过去广告宣传的老路,而非像完美日记的新锐品牌一样,通过社交化的运营,借助社交媒体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因此,其也逐渐在越来越拥挤的日化赛道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结语
作为百年老牌企业,宝洁在产品、营销、渠道等方面的布局上,无疑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与竞争力。只不过,世易时移,变幻莫测的时代,宝洁的龙头地位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崛起之后,其在中国的市场,早已有日薄西山的颓势。
正所谓,船小好调头。此时的宝洁,则犹如一艘已经年迈的巨轮,即便其此时大刀阔斧谋求变革,也可能因为“尾大不掉”而拖慢自救的步伐。因此,也很难与移动互联网大势之下诞生的新锐品牌一较高下。因为这些品牌从无到有,可以轻装上阵。但是宝洁却带着百年品牌的使命,注定只能“向内求”,先解决内部的问题,再继续前行。
因此,之于宝洁,人们只能发出一声感叹,并留下这样的疑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