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力排行榜单上,女性群体一直稳居首位,所以业内一直就有“得女人者得天下”的经典论断。尤其在颜值即正义的今天,当美容护肤成为女性朋友一生的必修课,能够帮助补水保湿的玻尿酸自然就成了一门极好的生意。
玻尿酸又被称为“液体黄金”,近年来在化妆品领域风头极盛。作为一种高技术壁垒的新兴生物产品,玻尿酸的市场集中度颇高,目前主要被上游几家原料耗材企业所控制。这其中,来自山东省的华熙生物(688363.SH)更是以全球36%的份额雄踞榜首。自2019年科创板上市以来,华熙生物在资本市场长驱直入、风光无限,而其创始人——“玻尿酸女王”赵燕也开始被频繁关注。
今年4月,赵燕以76亿美元的财富位列全球福布斯第327名,是富豪榜上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而艳羡之余我们发现,这位来自春城昆明的60后有着相当励志的创业经历,在华熙生物之前,她就已是响当当的“商界女侠”,从大学讲师到服装老板再到地产巨亨、投资才女,一步步完成新的蜕变。
对于普通人而言,一生中把握住一次财富机会尚且不易,赵燕却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踩中改革开放来的一个又一个风口,并且每次转身似乎都恰逢时机。关于过去,女企业家的跨界之路如何铺就?关于未来,玻尿酸的故事又将如何续写?节点财经(jiedian2018)在此为您解答。
(一)
中国的财富故事,大多是从上世纪80年代公职人员“下海潮”开始的,赵燕正是这波下海淘金大军中的一员。
1986年,年仅20岁的赵燕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并顺利留校任教,过上了那个时代让人羡慕的体制内生活,如果不是骨子里的一股闯劲,今年55岁的赵老师正好到了退休的年纪。但天生爱折腾的性格让她走向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在赵燕留校的第二年,国内发生了一件影响改革进程的大事。这一年,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的议案被通过,无数热血青年涌入这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其中包括现任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万通集团的“创业六君子”,也包括当时正在大学教书的赵燕。
海南“淘金热”(来自黄一鸣:闯海人)
1989年,赵燕奔着“诗和远方”与三位同事一起来到海南,几人东拼西凑得来的5000块钱成了最初的创业启动资金,他们的目标也是简单粗暴:每人赚够200万元。在那个“遍地是黄金”的年代,赵燕和小伙伴四处探寻,很快就找到了商机。
当时,海南的一个工厂里有七八百台闲置的冰箱,冰箱成色很好,但因为缺一些元器件所以无法开机。并且,由于合作的外资已经撤走,工厂发不出工资而面临倒闭,只好以接近废品的价格处理掉这批冰箱。赵燕主动找上门来表示愿意接手这些冰箱,同时又以冰箱为抵押找信用社贷款4万元,拿着这笔钱请维修师傅修好冰箱并卖掉。经此一战,赵燕4人就赚了80万元。
冰箱生意虽好,但机会却不是时时有,于是赵燕将目光转向了实体,开始了真正意义的创业。1989年,赵燕和小伙伴们成立华熙实业,开始进军服装界。当时,恰逢海南省***举办的国际椰子节活动,华熙实业通过赞助礼仪小姐穿的旗袍获得了市场的关注,影响力和订单并至。
服装生意让公司迅速成长,不差钱的赵燕团队一方面斥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立体裁剪机器,一方面购买大量的地皮扩建厂房,“每人赚200万的小目标”很快完成。根据约定,四人分道扬镳,赵燕最终分得3块还未交完款的土地、一个服装厂、一套房,以及18万左右现金,并选择独自坚守海南。
小伙伴们走后,赵燕继续经营着服装厂,但由于用人不善,厂长和副厂长携款而逃,公司经营陷入困境,自己也被人告上了法庭险些丢掉工厂。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因为一个更大的机会正在等着她:一个多月后,总设计师南巡讲话,海南岛房地产爆发,手握三块地皮和服装厂的赵燕身价倍增,一夜之间实现了财富自由。
(二)
《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400元/平方米,但随着1992年住房市场改革的推进,海南房价格一下子涨到5000元/平方米,1993年更是达到7500元/平方米。要知道,这是在“万元户”还被定义为富裕的年代。
据赵燕本人回忆,1992年之后,她手里的土地一个星期一个价,最贵的一块地卖了三百多万/亩。通过地皮上获得了巨大财富后,赵燕开始正式踏足房地产投资领域,很快就把华熙做成了全国排名前30的房地产公司。但此时,距离最大的危险,也仅仅一步之遥。
击鼓传花式的炒卖带来了海南楼市的虚假繁荣,但泡沫也一触即破。1993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大片开发商纷纷倒闭,留下了超过1631万平方米的烂尾工程。或许是目光独到,也或许是运气加持,赵燕在海南房地产***的前夜撤离。下一站,是老家(祖籍)山东威海。
房地产***留下的“烂尾楼”(来自海南房产网)
山东的投资并不顺利,赵燕拿出2亿元与当地的房地产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威海国贸大厦,但是因为经验不足,导致在土地出让金这一环节出现严重失误,最终不得不忍痛将项目拱手让人,2亿元投资全部打了水漂。痛定思痛,赵燕带着剩余的资金去了北京,继续死磕房地产。
在房地产市场刚兴起的90年代,遍地都是财富机会,北京也不例外。赵燕来京的靠前站,选在了市中心长安大街上,她认为长安街上国企、央企众多,竞争非常激烈,但对于没有关系和背景的华熙来说,这里却也是“不会出问题的地方”,因为资源稀缺,项目根本不愁卖。
当时,恰逢北京日报社和一家香港公司合资拆迁印刷厂,但由于后者突然退出,项目急需新的接手方,于是赵燕以8000多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拿下了该项目。3年工期之后写字楼建成,赵燕又以17000元/平方米的价钱卖给了华夏银行。尽管赚钱不多,但从此一炮打响,让华熙公司在京城立住了脚。
有了华夏银行大厦项目的成功,赵燕又抓住北京市重工企业外迁的机会,用6000万的高价定金拿下了北京靠前机床厂的所在地块。结果第二年,这片地就被北京市***规划为国贸CBD的核心区域,地价飞升,华熙集团在此基础上打造出CBD中环世贸中心、SK大厦等地标性建筑。
在此之后,出自赵燕的大手笔还有位于海淀区的华熙LIVE·五棵松。一开始,赵燕是奔着五棵松体育馆旁30万平方米的央企总部项目去的,但后来附近要规划成一个生活气浓重的菜市场,综合考虑,赵燕把两个项目都收入囊中,五棵松体育馆被设计成了包含体育、演唱会、娱乐休闲等综合性商业体。
华熙LIVE·五棵松(来自华熙国际官网)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在首都北京盛大举行,五棵松体育馆作为篮球项目的比赛地被世界所关注。而此时的华熙已经是集房地产开发、文化体育、生物医药、股权投资、综合产业投资等多个领域为一体的多元化商业集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2000年前后开始的玻尿酸生意。
(三)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Meyer首次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了透明质酸(即玻尿酸),为医疗乃至美容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然而,由于原材料和提取工艺的限制,玻尿酸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产量极低,价格昂贵,只有皇室贵族和超级富豪才有机会使用。
80年代末,山东医科大学研究员凌沛学为了让眼科手术和骨关节炎等患者用上价格低廉的药物,率先使用生物提取法获取了玻尿酸。很快,他又将该物质用到化妆品中,研制出著名的化妆品永芳润肤霜。2000年,凌沛学经历了一系列的股权运作后,成立了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但瑞达生物化工的经营状况并不好,虽苦心经营却仍然亏损不止,凌沛学不得不发动关系四处找钱。2000年,凌沛学师弟、福瑞达生物化工总经理郭学平肩负着寻找投资的任务在北京大学读EMBA,正好遇到了在此进修的赵燕。作为同学,郭学平向赵燕介绍了玻尿酸这个神奇的物质,其中“1个透明质分子,能锁住1000个水分子”这句话令赵燕记忆犹新。
作为一名生物学毕业的本科生,同时又是一名爱美的女性,一直想在地产之外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赵燕对玻尿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财大气粗的她以净资产1.5倍(1200万)的价格拿下了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一半的股权,自己担任董事长,郭学平担任首席科学家。
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来自华熙生物官网)
面对一个毫无生气甚至濒临破产的玻尿酸工厂,赵燕最迫切的任务是让其起死回生,但最初的工作重心并不是放在盈利上,而是先打通企业的“任督二脉”,为此赵燕对福瑞达生物化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赵燕高薪聘请总经理,让福瑞达生物化学从一个作坊式的民营工厂变身为现代管理企业;其次,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流程,通过一年时间拿下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另外,花重金购买专利,以45万的价格从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买断生物发酵法生产玻尿酸的技术(该技术为90年代初郭学平团队研究所得);还有,招聘大量行业内优秀人才,成立了研发中心。有了规范和标准,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第二年的盈利就达到300万元。
由于正好赶上了国内美容行业的爆发,又加之入局时间早、技术实力强,赵燕的玻尿酸生意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期。2003年,其生产的玻尿酸已经出口日本及欧美等国家,2004年,公司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一厂区正式启用,产能得到进一步放大,此后每年以超过30%的幅度高速增长。
2007年,福瑞达生物化学公司的产能达到20多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产企业。而此时的赵燕,急需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实现公司的规模化和国际化。2008年10月,开曼华熙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证券简称华熙生物。而经过一系列的股权稀释与股权并购,赵燕已间接持有91.5%的股份,成为股市“玻尿酸靠前人”。
事实上,尽管被称为“液体黄金”,但玻尿酸的生产成本并不高。据华熙生物招股书透露,2016-2020年期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77.36%、75.48%、79.92%、77%、81.41%,一支成本仅十几元的玻尿酸针剂,出厂价格就能达到上百元,暴利程度堪比茅台。
而掌握了“核心科技”的华熙生物,除了实现医药级玻尿酸的销售外,还不断开拓化妆品级、食品级等领域需求,成为行业内绝对的龙头之一。不过赵燕似乎并不满足于此,在原材料之后,开始向产业链下游进军。
(四)
2011年,作为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的郭学平带领团队研究出“酶切法”生产玻尿酸的技术,这是继微生物发酵法之后的又一次突破,酶切法能够自由控制分子量的大小来获得不同的玻尿酸,实现了低分子和寡聚玻尿酸的规模化生产。基于此,华熙生物在玻尿酸原料生产领域的优势更加稳固。
一般而言,上游原材料企业具有垄断优势,往往通过把控资源配置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华熙生物作为玻尿酸产业链龙头,行业壁垒已经足够高,只需专注技术研发以及保证品牌厂商的原料供应,便有做不完的生意。
不过赵燕也意识到,原材料市场上涨的空间毕竟有限,随着产能的逐步提高,To B的生意总会有接近饱和的一天,并且,上游同行的竞争同样十分剧烈,要想保持长久的高质量增长,拓展新的业务链条就显得十分必要。于是从2012年开始,华熙生物在原料产品的基础上开拓了医疗终端业务线。
华熙生物的医疗终端产品主要包括皮肤类、骨科和眼科应用等,依托“梯度3D交联”技术,公司产品矩阵得到了不断的丰富:2012年,用于美容护肤的“润百颜”注射用玻尿酸凝胶获批;2014年,治疗关节炎的“海力达”以及辅助眼科手术的“海视健”获批;2016年,拥有更强塑形能力的“润致”获批……
治疗关节炎的玻尿酸注射液“海力达”(来自华熙生物官网)
2015年,华熙生物正式开启了战略性转型,推出了“终端+应用+内容+平台”医美生态链战略。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及外延并购整合全球领先产品、设备,逐步实现从单一注射产品向功能互补,治疗手段多样化的多产品转化。当年年底,玻尿酸终端产品收入已经占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一,占据国内玻尿酸美容填充剂超30%的份额,为公司带来了第二条增长曲线。
医疗终端业务的极速拓展,对公司产品线的补充和品质的要求带来了更多挑战。但赵燕认为,原料领域是华熙生物的核心基础,代表公司的深度;医疗领域是华熙生物的品质和门槛,代表公司的高度。华熙生物的优势在于,它有原材料的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然后它才能做出来更好的终端产品。
有了医疗终端业务的成功,赵燕信心倍增,开始向更宽广的C端产业链推进。但此时,华熙生物已经被港股市场打上了“生物材料公司”的标签,与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战略并不匹配。并且,如果去往C端发力,那么主要的市场还是在内地。所以,2017年6月,华熙生物宣布撤离港股,赵燕将华熙国际中心抵押贷款40亿港元进行私有化,并于当年11月完成退市。
港股退市的这一年,赵燕逐渐把业务重心倾向到功能性护肤品领域,开发了一系列的C端产品。功能性护肤主要针对敏感皮肤、皮肤屏障受损、面部红血丝、痤疮等问题,而这个领域已经有薇诺娜、玉泽、雅漾等竞品深耕多年,华熙生物的差异化就是以玻尿酸原料作为切入点,致力于打造“全球玻尿酸领导品牌”的形象。赵燕认为,“如果把原材料这一端丢掉了,其实你和其他的化妆品公司就没有区别了。”
2018年12月,华熙生物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推出的“润百颜•故宫口红”和“故宫美人面膜”爆红网络,仅两天预售产品便已售罄,无论是口碑还是销量都创下了行业内记录。一场故宫文创,让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迅速出圈。
润百颜•故宫口红(来自华熙生物官网)
最初,华熙生物是以之前的美容注射品牌“润百颜”为基础来打开护肤品的大门,随后又不断横向发力,形成了以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四大品牌为核心,颐宝、润月雅、柯岸等其他子品牌共同参与的多元品牌矩阵,实现了对不同性别、年龄段、肤质需求消费者群体的覆盖。至此,赵燕掌握了华熙生物的第三张增长优秀的。
可以说,护肤品业务“出道即巅峰”,为华熙生物带来最大的贡献率。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18-2020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分别实现年收入2.9亿元、6.34亿元和13.46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05.04%、118.40%和112.3%。其中2020年13.46亿元的收入已经超过总营收26亿元的一半。
在赵燕看来,有了原料领域的深度和医疗领域的高度,还少不了护肤品领域的广度,用三驾马车共同驱动华熙前进,而战略之外的诱惑,则“一概不做”。
(五)
今年1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称将玻尿酸列为新食品原料,并把其使用范围扩大为乳制品、饮料类、酒类、可可制品、糖果等多个领域。这意味着,除医疗和化妆品行业外,玻尿酸食品也将成为未来选项之一。对于行业领头羊的华熙生物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机会。
事实上,将玻尿酸入食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就将其列为可添加至食品中的既存添加物,此后欧美等国家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而由于中国对此管理非常严格,在此之前玻尿酸仅限添加至保健食品中,从2004年开始,赵燕就将申报玻尿酸为普通食品作为华熙生物的一项工作重点,但到如今获批已经过了17年之久。
政策一出,华熙生物马上跟进。1月22日,华熙生物推出国内靠前个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产品包括白芸豆纤体咀嚼片、舒眠抗衰软糖、西洋参饮等;一个月后,又推出国内靠前款玻尿酸饮用水“水肌泉”,每瓶水中内含66mg食品级玻尿酸。随着“黑零”和“水肌泉”的推出,公司正式进入食品赛道。
“黑零”品牌(来自华熙生物官网)
4月6日,在华熙生物2020年年报业绩沟通会上,赵燕表示,公司将大力发展食品的终端业务,开启从之前的“三驾马车”向如今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护肤品、功能性食品“四轮驱动”的转变。显然,赵燕已经把功能性食品上升到战略高度,未来该业务有望成为华熙生物的核心支柱。
在赵燕看来,2021年是玻尿酸食品的“元年”,“我觉得这对中国食品行业的整体发展、产品的升级,是有重大意义的。华熙生物生产出好的‘食材’透明质酸钠原料,是一个核心的基础支撑。接下来要对普通食品进行升级迭代,增强我们的产品力,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革命。”
但与此同时,不断也有同行、媒体以及消费者认为这是“智商税”,因为在普遍的认知里,玻尿酸是与护肤品、医美产品对等的,如今突然出现玻尿酸食品,消费者还无法理解和接受。
更多的质疑重点则在于玻尿酸食品的功效。很多消费者认为,在功能性作用方面,玻尿酸作为一个食品升级的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改善食物的口感,至于华熙生物招股书中关于“保养皮肤”“增加骨密度”“抗氧化”等功效并不明显,因为口服玻尿酸会被消化酶分解,最终作用效果微不足道。
对此赵燕坚持认为,玻尿酸作为食品原料已经有二十至四十年历史,如果真是“智商税”,消费者绝不会认可。她表示,“不要在创新成果还未上市的时候,市场面就是一片棍子,把创新扼杀在摇篮里,请给创新多一点包容。”
从原料、护肤品跨界到食品,不得不说赵燕这一步迈得非常大,在食品赛道强手如云的情况下,华熙生物这个“不速之客”能否通过玻尿酸来建立新的市场格局?目前还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有赵燕这种不怕折腾、敢于挑战的“女强人”来指导,华熙生物还能讲下更多的财富故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节点财经):赵燕的“女王之路”:征战海南岛,成名长安街,问鼎玻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