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用键盘敲出汉字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在计算机刚传入国内的时候,汉字如何输入是个大问题。如果无法解决电脑输入汉字的问题,我们必然会被隔绝在信息时代之外。
上世纪70年代末,有一个人站了出来,用五年时间的不辞辛劳,终于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成功实现汉字与计算机键盘的融合,让我们得以进入信息时代。而这个人的名字叫王永民,2020年他已经77岁了。
王永民在河南一个贫农家庭出生。贫寒的家境让他的求学之路异常艰难,尽管如此,19岁那年他以当地靠前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大学就读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后,他种过水稻、搞过集成电路研究,辗转几年还是在老家工作。
时间来到七十年代,计算机行业在国内开始迎来发展,但如何输入汉字一直是个难题。当时,有不少人尝试了许多办法,比如数千个汉字组成的桌子那么大的键盘、左右手交替操作的主辅键盘等,但都因为成本高昂和操作过于复杂而无法普及。
眼看中文的输入遇到瓶颈,王永民主动请缨,研发汉字输入电脑的办法。这个过程有多难?他把上万个汉字逐一分解整理成12万张卡片,据说这些卡片堆积起来有十几米那么高。通过整理,聪明的他梳理出了600个字根,这让复杂的中文字变得简单。
不过做到这种地步还远远不能将汉字输入法普及,600个字根便需要600个键,这根本不叫打字,叫查字典。于是,王永平开始逐一进行合并删减。经过四年时间的努力,他终于优化出36键方案,并开始在电脑上试验。
将近一个多月的编写程序、调试,王永民研发的汉字输入法取得了成功,当他用成功用自己的输入法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时候,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是成功的喜悦之情。没过两天,他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准备将方案优化至25键。因为他发现36键方案占用了数字键,导致输入数字时需要切换,难以实现高速盲打。
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发明了一种名为“末笔字型识别码”的办法,成功将输入法优化成25键。这次的优化,实现了用原装键盘就能盲打汉字的目标,为后来流行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奠定了夯实基础。而这也是王永民前前后后花费了5年时间,研发出来的成果,为汉字信息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也因此被誉为“当代毕昇”。
八十年代,王永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握着相关输入法的专利,成为了千万富翁。那时候,国内几乎每个人用电脑,都必须要学五笔字型输入法,覆盖率超过90%。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走过37年的五笔输入法慢慢失去了原有的辉煌,大部分年轻人只会用拼音输入法,有数据显示目前仅剩大概3%的人在使用五笔输入法。
网上有不少人会有疑问,当年风靡一时引起全民浪潮的五笔,为什么现在没人用了?
有网友这样答:“随着技术的日益发达,拼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语音输入法等越发地完善起来,而入门相对较难的五笔自然很难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这是时代发展历史选择。”
也有网友表示:“刚学五笔的时候有些困难,那些字根要死记硬背,但学会后五笔很好用。可以盲打,用起来比较顺手,我已经用了快三十年了,现在一直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