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购物节自10月24日开始预热,直至11月11日结束,各大电商平台、商家争相晒出各自的“双11”活动时间表。铺天盖地的网红直播、平台跨店满减、预售定金等宣传噱头令人心动,半夜看直播抢货、转发链接拉人参与小游戏、为凑满减好似在重温数学题,如今的消费者还会像以前一样为了“双11”的平台满减而奋战吗?
“双11”活动众多,优惠算法不亚于重温数学题
“我在‘双11’期间还是买了很多东西的,都是一些平时放在购物车里的名牌鞋子和手表,‘双11’期间只要凑够了跨店满减和品牌自身的优惠降价,最起码能比平时购买少300元。”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他此次“双11”购买的手表和鞋子已经在购物车里“躺”了小半年,就等此次活动满减后再一次性购买完。
“这次‘双11’电商平台也搞了一些和以往不一样的抢红包小游戏,虽然依旧是拉好友组队的模式,但是‘喵果总动员’明显在互动性上更强一些,我们队伍结算的时候甚至可以拿到两百来块钱的红包奖励。”周先生表示自己作为多次“双11”活动的参与者,他对于各种优惠满减、抢红包小游戏已是得心应手,每次“双11”活动都会和固定的“凑红包小分队”一起抢红包。
电商平台上推出的红包小游戏
黄女士也是此次“双11”活动的参与者,和周先生不同的是,她原本只是因为看中了一双某知名运动品牌的女鞋,加入购买列表后发现该鞋参与跨店满减活动,为了凑够满减,黄女士决定添加一些别的产品进入自己的购物清单中。
“鞋子只需要800块钱,但是为了凑够满减,我又添加了一个包包,添加进去后又发现再添加一些别的东西进去能凑更高额度的满减优惠,就这样一直添加,最后支付订单的时候才发现已经花了将近3000块钱。”黄女士告诉记者,原先如果只是买鞋子,不仅花钱会少一些,而且还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挑选拼凑满减的商品。
记者打开电商平台后发现,映入眼帘的就是“‘双11’瓜分10亿,快叫好友一起分”“天猫‘双11’,每满300元减50元”“‘双11’百亿补贴,大牌正品,买贵必赔”等标语。随机点进商品页面,商品词条上都会出现该商品参与的是“每满300元减50元”或是“每满200元减30元”的活动。
打开电商平台就可以看到各种满减活动
并不是所有商家都参与同一个活动,“每满300元减50元”和“每满200元减30元”的活动商品并不能叠加,这也导致许多消费者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时需要有所取舍,有时候甚至要为了凑满减而掏出笔来做数学题。
“各种满减算法对我来说还是太不友好了,工作本来就累,回家买个东西还要花心思来按照不同的活动分类凑满减商品。”黄女士和记者谈到自己挑选商品的心路历程时摇了摇头,并表示自己为了凑满减,光挑选其余商品就花了三天时间。
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直播间抢货
张鑫是一名初入职场的新人,刚从学校毕业的她离开了家里,选择和自己的姐姐在外居住。参与今年“双11”活动的她告诉记者,此次“双11”她购买的物品和以往有所区别,更偏向于实用性。
“以往购买的都是化妆品、衣服、饰品一类的产品,今年刚搬家,有许多家电用品需要购买,我这次就用满减活动和优惠券购买了冰箱、电视、空气炸锅、鞋子。”张鑫告诉记者,此次他总共消费已超4000元。
张鑫给记者看了她的购买记录,记者注意到她所购买的TCL的一款65英寸液晶电视,原价为3999元,实际付款仅需要1774.99元,原价309元的空气炸锅实际付款为173元,海尔的一款冰箱原价1849元,实际付款1684元。
折扣力度最大的液晶电视下方详细数据表明,定金为100元,商品尾款3899元,服务费170元,优惠券减免1900元,家电购物券300元,淘金币抵扣79.98元,红包减免114.03元.
张鑫购买的电视实际付款比原价少了2000多元
“我参加的是今年‘双11’的靠前波活动,前期是没怎么想凑的,但是后面想到有88VIP的优惠,不凑白不凑,电视就是在李佳琦的直播间里抢到的,直接发放了1900元的优惠券,力度相较于其他直播平台更大。 ”张鑫告诉记者,之前她关注的博主也是要做“双11”的直播,在她的预热视频里就说了活动机制,他们拿多少、什么产品在她这买更优惠、什么产品在李佳琦那买优惠力度更大。
据了解,今年天猫“双11”聚集了众多头部主播,这些头部主播在销售上确实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甚至有主播在消费者的巨大需求下,开始跨平台直播。例如抖音的刘畊宏、张柏芝、俞敏洪都选择了进入淘宝直播,“疯狂小杨哥”则在视频号直播。
有多名受采访的市民表示,主播们放出的大量优惠券是消费者们倾向于进入直播间抢货的原因之一,相较于烦琐的各类满减优惠计算方式,直接放出的品牌优惠券更让他们省心省力,而且主播们所代言的产品也更能让他们放心。
冲动消费的情况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双11”目前的销售数据来看,囤货式抢购占比越来越低,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品质消费。在接受采访的多名市民中,有大半都表示更注重于平时可能会用到的商品,例如户外运动产品、家电、服饰等,盲盒、品牌溢价较高的奢侈品等商品则较少考虑。
“为了凑满减很容易会激进消费,我也就是30日晚上才急急忙忙凑,大概花了一晚上的时间就把要买的东西安排好了。”张鑫告诉记者,以往购买商品时会容易随波逐流。看见大家都在疯抢,各种晒朋友圈,就很容易情绪上头跟着一起消费,但是今年很少有人在朋友圈晒自己的购买记录了,感觉不到疯狂消费的氛围。
周先生告诉记者,他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商品时也会注意是否出现冲动消费的情况,相较于大学时期经常和朋友一起“冲击双11”,现在的他只会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并且想方设法参与活动领取更多红包,在清空购物车中所需要的商品后就不会再为了拼凑更高的满减额度而购买他不需要的东西。
专家建议:消费者需分清楚“想要”和“需要”
广西知名经济专家、南宁学院副教授覃杨表示,“双11”实际上是商家打造的促销节日,根本策略来说是运用了营销的经典“四限”的策略,即限时、限量、限期、限制资格。“双11”的火热需要“节日”的供需双方的参与度与投入度,其火热程度在于供需双方所营造的消费节日氛围总和。平台预热和经济大环境都会影响“双11”活动的热度,一般来说,上述两者都会让大家更理性消费。
覃杨告诉记者,从客观因素上分析,受到疫情的影响因素,部分消费者收入增幅有限,对于一些奢侈品,非必需品,冲击尤其明显。从主观上看,通过多年“双11”的经验,很多消费者都出现了认知升级,能够理性看待消费。
“近几年的‘双11’已经变味了,现在的‘双11’花样百出,各种优惠券、红包、预售、定金、组队等,但消费者反馈有时购买的商品还没平时的便宜,这样来看,‘双11’实际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覃杨呼吁广大商家、各品牌与各大电商平台,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覃杨建议,消费者需分清楚“想要”和“需要”。“双11”本质上是通过营造“消费节”的气氛让人们进入一个非理性的消费氛围之中,商家会不断利用策略***、放大消费者的“想要”。因此,消费者在甄选低价商品时,要理性看待、理性消费,跳出其优惠活动本身去分析,以更务实的心态去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