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紧随共享单车风口而来,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这要感谢国民老公王思聪,因其与陈欧“***”的赌注,使共享充电宝项目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网红”。
2017年4月,共享充电宝企业融资情况逼近顶峰,仅半个月就有街电科技、Hi 电、小电科技、来电科技相继获得融资近3亿元。在入局的数十家机构中,不乏IDG、红杉中国、腾讯投资、顺为资本等知名投资企业。据IT桔子统计,2017年上半年,在共享充电宝领域,共发生19起投资事件,投资总额超10亿人民币。
然而,如果这么轻易就“***”,王思聪还能胜任“国民老公”这个称呼吗?如他所料,进入下半年,共享充电宝开启了死亡的闸门。
10月11日,来自杭州的共享充电宝公司“乐电”宣布停止运营,成为较早创立者公开宣布“死亡”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据知情人士,6月河马充电已经倒闭,但未公开宣布)。紧随其后,共享充电宝企业“PP充电”传出了退出市场的消息。
图片来自界面新闻
乐电太阳能节能电源
知情人士称,截至11月,乐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7家企业均已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从此前的无限风光到如今的惨淡收场,不过隔了半年时间。
与此同时,随着小玩家们的逐一退出,共享充电宝行业格局也在日渐明朗。当下,业内只剩下四家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来电、街电、小电及怪兽充电,且这四大巨头的渠道铺设策略不尽相同。来电采用城市合伙人的策略;街电采用城市服务商策略;小电采用直营+服务商策略;怪兽采用直营的策略。
然而,投资人最关心的盈利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虽然街电创始人在2017年凤凰科技峰会上声称部分城市早已转亏为盈,且未来发展可能性无数,但大多数人却并不买单。
街电CEO房源
数月前,腾讯创业曾蹲守共享充电宝点进行调研,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快速扩张中的共享充电依然面临种种问题。虽然部分品牌设备使用频次不低,但在用户和商家体验上都有改进空间,设备故障率、不同场景中的付费意愿以及商家端的福利和分成,都是这个行业接下来急需思考的问题。”
PP充电
PP充电。10月份被传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关停,已于9月悄然退出共享充电宝行业。并且被辞退员工的当月工资都没有结算,据悉,内部员工已经集体提出了劳动仲裁;
共享充电宝存在的问题
共享充电宝可能是个伪需求。充电宝作为智能手机的附属品,用户现在完全可以自行买到功率大携带方便的充电宝,而不会选择进行二次消费,这是在共享充电宝模式提出初期就存在的质疑。
一般商家如今也会为手机没电的客人提供充电的服务,很多店铺的前台和座位都有可用插头。这导致致力于提高续航能力的手机厂商、充电宝卖家和所有的实体服务业,都成为了共享充电宝的对手。
共享充电宝的安全问题也值得注意。有网友表示,将陌生USB接头插入自己的手机,风险极大。早在2015年,扬州就出现过因为使用陌生的充电宝导致账户被非法划款的新闻。
盈利模式难实现。至于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根据财经网报道,搜电科技总经理在接受央视财经的采访时表示:广告营收和大数据变现在运营前期是很难实现的,要有一定的规模化,而对于一些小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很难撑过这个由大到小的过程。
场景需求和渠道维护难。跟共享单车不同的是,作为一个B2B2C模式的共享经济,商家端需要做一定的渠道维护。而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商家资源有限,就算抢下地盘也无法保证自己就是商家较早的选择。电费和商家补贴都是昂贵的运营成本。
产品体验不佳。共享充电宝入局者们唯恐错过机会,根本未做好充足的技术和市场准备,导致用户使用时问题频出从而影响了用户体验。比如,APP定位不准确;线下商家的信息变化不能同步App;扫码之后充电宝无法使用等问题也是突出问题。
还有充电宝本身的质量及使用故障问题,都是维护用户基数的一大痛点。除了资本与企业方,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也大多get不到共享充电宝的价值。援引知乎网友望月对共享充电宝项目的评价,“王思聪说共享充电宝这事要是能成他就***,我举双手赞成。所谓共享充电宝其实和共享经济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充电宝租赁生意,最大的不同,恐怕就是多了一个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