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
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
激励理论作为管理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主要是关于作为组织中重要主体的人的需要、动机和工作绩效关系的问题。激励理论影响人的行为,而这一研究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到50年代全面发展,一直到现在都是不过时可以用于指导实践的先进理论。***、企业、协会等各种组织的主体是人,而人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人的工作干得好不好,有没有效果,其重心还是在于各种组织对其成员的激励程度。真理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这是一环扣一环的。
如果把人的能力、贡献的各种综合素质评估最高分值为十分,那么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否达到八分、九分及以上?能达到八分、九分及以上,那么可以说组织充分调动了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成员发挥了主人翁精神与组织献身精神。当然,一个人能达到十分值,那么这也是不可能,毕竟太完美,就会物极必反,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等正常的反应,不符合科学。人达到极限,身体肯定会垮掉的。但如果人的能力、贡献低于这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分值五分及以下,那么肯定是因为激励不足,没有充分调动他的工作积极性,没有让成员发挥主人翁精神与组织献身精神。对这些分值低的组织成员,必须采用各种激励理论与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来让其主观能动性得到释放,为组织生存与发展服务。以一个员工为例,这个员工最大能力能生产一百件产品,如果他能完成八十到九十九件产品的任务,可以说是他得到了激励,做出了大的贡献。但这个员工只完成五十件产品,甚至于不足五十件,那么肯定是激励不足的原因造成的,这时就需要应用激励理论来帮助他尽最大力来完成产品任务。
比较流行的激励理论有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虽然也有人批评他们的激励理论,但是仍非常受人们的重视,因为他们的激励理论是激励员工方面应用最广的理论。后来,流行的激励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不管什么激励理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需要、态度、个性等都不同,对不同人的需要、态度、个性等要采用不同方式的激励。因才施激,因人施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