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推广.NET

网站推广.NET

李翔昊是谁(李翔昊发展历程)

来源:互联网

◆ 为拍定妆照,李翔昊少有的”正经”起来。他说,其实自己是枚***。下面有其***照。

“单身职场人如何利用晚上8点到10点这段时间自我提高?”有人在知乎发问。

“8点到10点竟然不在加班?!那就来会会上约个人聊聊……”

颇为幽默的李翔昊(“会会”创始人)在知乎自我简介一栏写道:会会CEO,就爱和职业社交死磕。2010年至今,他在职业社交领域摸爬。职位也从优士网产品经理,做到大街网产品策略高级顾问。

2014年5月,李辞职创业。从招聘回归职业社交,在获得经纬创投300万元天使融资后,李创立职业社交App——会会。

经过2个月内测,11月底,“会会”上线。用户能以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在线上就某一个工作主题公开发布邀约,选择时间、地点、参与对象,并线下见面。系统根据用户地理位置、所处行业、手机通讯录等维度向用户推荐约会。

主打线下约会的同时,“会会”也增加了线上“群组”及“附近的人”功能。**望增加用户使用场景,提高用户活跃度。

2015年7月,“会会”敲定940万元Pre-A融资,由创新工场及隆领资本联合领投,经纬创投跟投。截至目前,“会会”注册用户量8万多,周活跃用户7千,月活近1万,活动累计5千多次。

注: 李翔昊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作背书。

2014年5月,已做到产品策略高级顾问的李翔昊(“会会”创始人)从大街网辞职。“有点不看好公司的产品发展方向,而我的建议又不被采纳。”

2个月前,李提议开发一款名为“老板请吃饭”的招聘App。与直接发帖招人的网站不同,**望从线下切入,搭建“约会”平台。“创业公司的老板、大公司的HR挖中高端人才时,一般先请对方吃饭,双方切磋下业务,然后再谈跳槽。”

想法未能实现,李打算跳出来单干。他拉来3位北航同学筹备创业。头脑风暴时,李发现市面招聘网站太多,而且从长远看,招聘业务并无持续竞争力,“短期刚需好起量,但沉淀不下来社交关系,没有持续使用的场景。”

开弓没有回头箭,李重新整理思路。曾在职业社交领域摸爬4年的他把目光转到了职业社交,从线下切入。他总结当下职业社交软件的3个缺陷:

1.无核心应用场景。“如果没有一个核心应用场景或者话题帮助用户破冰,用户之间的关系就会很脆弱,没有深度有效的联系。”

2.功能庞杂。“刚上线的功能还没有想清楚,就希望马上再加功能,用累加功能的方法提高产品价值。其实哪个点都没有做得很透,无法打动用户。”

3.关系泛滥,噪音多。“网站担心用户不活跃,就推送一堆所谓的好友,或者一堆保险理财的人加你。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话题,加完之后,最多打个招呼就互不搭理了,或是单方面的骚扰。”

“为什么不从线下约会切入,做款职业社交App呢?”李设想,通过线上发起邀约、线下交流的方式,打造一个行业精英的知识交流圈。约会的发起者不再限于老板或者HR,有交流想法的人都可以参与。

在朋友介绍下,李找到经纬创投合伙人王华东。他把想法分享给投资人,“Viadeo收购中国靠前代职业社交网站天际网时,专门分享过一个PPT,对比中外社交区别。国内用户的社交行为更多发生在线下,线上的互粉很难转变成为线下的实际好友。之前的职业社交产品,就是照着LinkedIn抄,没有琢磨大家需要什么。”

听完后王华东动心了,当时的市面上,还未有主打线下见面的职业社交产品。2014年6月,李谈妥经纬创投300万元天使投资。

2014年7月,300万元天使融资到账,李着手搭建产品。同时,他和朋友做了场“调查”——哪个行业的人更愿意接触职业社交平台。最终,来自各行业共计200余人填写了问卷。“公司初期,我希望先筛选一批活跃用户来完善产品。等产品足够好,再去扩大用户群。”

问卷显示,有3种行业的人更愿意接触职业社交平台:金融服务、互联网、媒体营销(公关、广告、自媒体等)。“他们都是高知人群,更需要职业社交平台助其拓展关系网络。”

9月底,从线下切入的职业社交平台“会会”App搭建完成,开始了为期2个月的内测期。

关于产品功能,李喜欢做减法。“当时的版本和现在相比,核心功能(邀约)没有增减,只是对细节进行了优化。”最初,创建的邀约并无主题划分,如咖啡、吃饭、碰面、聚会。后来,李认为细化主题有助于用户分辨约会形式;约会时间的呈现方式也由滚轴变为日历模样,“日历能让用户更好地安排约会时间,如果是滚轴,他们还得去翻阅哪天有空。”

◆ 产品页面

11月底,“会会”正式上线。组织及个人可在线上就某一个工作主题公开发布邀约,选择时间、地点、参与对象,并线下见面。系统根据用户地理位置、所处行业、手机通讯录等维度向用户推荐约会。约会前,系统会发送短信提醒用户(时间、地点)。

为保证用户质量,“会会”需要邀请码才能注册。最初推广时,“我在选好的微信群里发红包,附上我的邀请码,希望他们下载试用。”

未得到邀请码的用户须经人工筛选。用户先填写职业、职位、手机号码等内容,然后等待审核。管理员会筛选注册信息,将结果通知用户。

一周之后,有2000余名用户注册;一个月后,用户发布近300个邀约。由于李的工作与互联网连接紧密,前期用户多为互联网从业者,邀约活动也集中在创投圈。“以后会向其他圈子扩展,慢慢把重心转移到金融服务和媒体营销上。因此,我们的办公室也从中关村搬到了三元桥。”

用户量逐步增长,李发现有极个别用户做虚假营销。“有人假冒CCTV发邀约,说找一些想做企业营销的老板聊一聊。后者觉得CCTV是很好的宣传渠道,于是花钱拍宣传片,而事实上,这是纯粹的小公司在推销制片服务。”

这让李想起老东家“优士网”的前车之鉴。“最初优士网发展不错,但后来注册条件的放宽,再加上过度营销,导致用户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体验变差。”

他决定进一步加强用户筛选和运营管理,增加“会会小助手”功能,以收集用户反馈。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即可向“会会”反映。有时,李通过抽样方式,电话访问少量用户。

运营人员也会不时审查邀约内容,对违规用户进行封禁操作,如取消部分权限或冻结账户。“交流要集中在专业领域,不适合的用户会被我们筛掉。”

今年8月,“会会”上线评价功能,尝试打造信用体系。除了(制片)营销现象外,部分用户还可能出现爽约情况。对此,约会结束后,双方可为彼此打分、书写印象。“就跟马云做支付宝、帮助小商家建立信用一样,我们也在帮用户建立信誉。”未来,李会根据评价给予用户不同待遇,“比如把优质用户的邀约展现得更靠前,信用差的用户报名时会提醒活动发起人(可能爽约)。”

很多职业社交软件死在使用场景单一这点上,这容易导致用户活跃度降低。“我们目前是一个周活性产品。用户往往在周初约人见面,做好一周的行程安排。”为扩充场景,李逐渐往线上拓展,基于LBS(地理位置信息)增加约会频率,如附近的人和群组功能,让更多用户去认识周边的人。

2015年4月,“会会”上线群聊功能。报名者在通过审核后,系统自动把参与者拉到同一个群。“约人见面的时间成本有时很高,比如北京从东边到西边,光在路上就要两个小时。”未来,李有意上线“论坛”,单项活动结束后还能持续地业务交流。

2015年6月,“附近的人”版块上线。用户可查看周边范围内的“会会”用户。“日后会与工作相关的场景结合。比如中午,同栋写字楼的同行可以共享工作午餐,把产品从周活属性变成日活。”

◆ 平时,正常的李翔昊是这样的……

1个月后,“会会”敲定940万元Pre-A融资,由创新工场及隆领资本联合领投,经纬创投跟投。“当时主要跟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接触,说明了我们会增加使用场景,比如附近的人和群组,会向线上延伸。”

当时,“会会”的注册用户量为4万多。关于用户量,投资人并未给李太多压力,“他们提醒我,不要跟其他产品一样总是堆砌新功能,还是得想好最重要的应用场景,然后持续发力。”

10月,资金到账。招人的同时,李主抓营销推广。“会做线下推广,但不是简单粗俗地扫码,而是在一些写字楼里玩的营销活动,比如我免费提供蛋糕,你拿去赠送给不同的公司,让附近的人更活跃。”

截至目前,“会会”注册用户量8万多,周活7千,月活近1万,活动累计5千多次。业务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13个城市。“精力主要放在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其他地方还在招人。”

关于盈利模式,**望先积累更多的用户社交关系和职业资料,然后再变现,“也许会对接类似‘在行’(付费制一对一经验交谈平台)的项目”。

未来,会会计划推出职场分层社交制,旨在规避以往社交产品中噪音过多,无效社交过多等问题。通过平台估算用户当前职场身价,以此划分出职场新人、业务骨干和行业精英三类用户,根据用户的行业、职位给予不同运营支持及权限。

看这里!求报道请加微信号XxButStoryTelling;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加微信号meera003;

铅笔道网站上线啦!点击“阅读原文”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