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这关,熬过一半
沉寂已久的滴滴,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昨日,滴滴官方表示:“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这是自7月受审查以来,滴滴靠前次回到大众视野。目前,微博话题“滴滴启动纽交所退市和香港上市准备工作”的阅读量已达到1.4亿。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旗下部分APP也已恢复上架。在小米应用商店,可以直接安装滴滴青桔、滴滴加油、花小猪打车、花小猪司机端、小桔有车APP。
另有消息传出,滴滴的目标是明年3月左右在香港提交IPO招股书。滴滴这关,算是熬过一半。
2021年对于滴滴来说,没有“顺风车”。
从6月30日在纽交所上市,再到7月接受网络安全审查,停止新用户注册,以及旗下APP被下架,滴滴这一年可谓一波三折。
同时,由于滴滴被下架,再无新用户、新司机注册,网约车市场也迎来了新的窗口期。
滴滴沉寂的这半年里,T3、享道、曹操等平台加速发力,美团重新上架“美团打车”APP,阿里甚至***了大众出行。
下架153天,市场还有滴滴的位置吗?
在滴滴沉默的153天里
一鲸落,万物生。滴滴下架,让网约车市场的舞台变得更加热闹。
仅看融资这件事,就有多家企业“被追着塞钱”。
滴滴下架64天,曹操出行完成38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这是今年以来网约车企业获得的首笔国内股权投资。
而曹操出行上一次融资,是在2018年。
滴滴下架114天,T3出行宣布完成A轮融资,金额高达77亿元人民币,这是自2018年以来网约车企业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
本轮融资的领投方是中信联合体,其余投资方包括应通科技、同程旅行、鸿为资本、德载厚资本、一汽、东风、长安、阿里、腾讯等。而T3出行上一次融资,还是在2019年。
此外在11月,哈啰出行、大众出行接连获得新一轮的融资。前者融资金额为2.8亿美元,后者为4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方都包括阿里巴巴。
企业被“追着塞钱”,司机、用户也被“追着补贴”。
滴滴带来的窗口期,几乎所有的网约车企业都在拼命扩张。而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烧钱。
滴滴下架第2天,T3出行就推出新的100元券包,内含1张立减4元2张8折最高立减10等优惠券,数量从此前的7张增至10张。
滴滴下架第4天,曹操出行上线了“邀请新用户提现”的活动。只要成功邀请2位新人注册成单,最高即可提现60元,并获得额外的24元立减券。
同时,如祺出行、首汽约车等都通过大量的广告投放、优惠补贴吸引新用户,试图抢夺滴滴的市场份额。
而在司机端,让利的优惠政策也在不断出台。例如高德打车开启的暑期免佣季,为160个城市的司机全天免佣金。美团打车推出了更高的司机入驻奖励,包括30元首单奖励、7天单单奖、司机邀请奖励等。
除了大规模的推广、补贴,其余网约车企业的高歌猛进还体现在开城。
以T3出行举例。
滴滴下架后,网络流传一张T3出行内部通知的截图。通知中形容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T3出行将紧急调整开城计划,一个月内计划连开15座城,日均单量冲刺百万大关,巩固平台在国内网约车中第二的地位。
T3出行的表现确实“快狠准”。
从一开始的21城,到11月底的48城,T3出行提前完成了今年开城的目标。此外,该平台的日均单量在8月就已达到120-150万的水平,9月日订单峰值更是突破200万。不仅提前完成目标,还超额完成。
该问“还有机会吗”的是滴滴,
还是T3出行们
行业靠前的滴滴失落,换来的是后面梯队的兴奋。
滴滴下架后,T3出行、曹操出行等玩家趁机扩张,易到用车、美团打车等复活,网约车市场迎来了新的局面。
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国共有25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3家。
其中,在10月订单超过30万的平台里,享道出行、如祺出行、招招出行分别位列订单合规率前三,而滴滴出行仅排在第16位。在出事之前,滴滴的合规率虽不高,但也起码能排在第9名。
不过,这部分数据只能说明哪家企业更守规矩,不能直接体现市场份额。
去年11月,交通运输部曾披露各网约车平台的订单量。其中,滴滴在2020年10月就已达到5.62亿的月订单量。而第二的曹操专车才达到1660万,第三的T3出行1580万。
这5亿多的差距,足以反映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龙头地位。
在滴滴下架后,该平台7月、8月、9月、10月的订单量变动分别是:环比增长13.1%、环比下降21.1%、环比下降0.6%、环比增长7.5%。
即使陷入黑暗时刻,滴滴仍能在四个月里实现两次增长。从滴滴动辄就5、6亿的月订单量看,环比下降21.1%和0.6%,都远远不足以让它伤筋动骨。该平台的月订单,应该还维持在几亿水平。
再估算T3出行的月订单量。已知T3出行目前的日订单峰值突破220万,假设T3出行每天都能达到这个峰值,那么一个月下来,T3出行的月订单量也只有6600万,离1亿大关还有些距离。
由此可见,虽然滴滴以外的网约车平台,在过去几个月里用户数量翻了好几倍,但仍然难以超越市占率一度达到90%的滴滴。
巨头即使陨落,剩下的玩家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行业巅峰水平。更何况,滴滴并未陨落,只是进入静默期。
如今,滴滴启动在美退市,拟赴港上市,留给T3出行们的窗口期正在接近尾声。
不过,由于目前滴滴出行APP还未上架,也没有开放新用户注册,再加之滴滴这半年来的口碑急剧下降,其余的网约车企业也并非毫无机会。
至少,在司机审核上,在订单合规上,在抽佣机制上,网约车能做的还有很多。这些,也都是滴滴薄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