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越来越贵,监管越来越严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关注、着手私域流量搭建。但由于对私域流量认知不够,搭建难度估计不足,计划最终都夭折了。今天我们将和大家聊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提到私域流量,很多朋友有两种认知:
1.加客户微信,做微商,发朋友圈,做促销;
2.做社群,发红包,群里培养“演员”,营造购买氛围
很多商家按照上面的理解,经过一段实操之后,会遇到诸如微信封号、客户变僵尸粉、社群变死群等问题,当调整策略以后,又出现了转化率降低,活动效果越来越差的情况;可以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波三折,麻烦不断。
那么应该如何思考私域流量这个问题呢?
商家需要有合理的产品体系规划
我们做私域流量的目的是:商家反复触达用户,用户频繁复购;
这中间存在两个关键的问题:
1.商家和用户之间的信任
我们预期的效果是双方越来越信任,产生粘性;直观一点就是商家提供的产品,恰好是用户想要的或者是性价比很高的,买了你家的产品你没有坑我;
2.用户需求和购买力
商家要及时捕捉或者发掘用户需求;用户购买力和热情会逐步衰减。商家做复购有一个黄金期;
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我们为大家规划了以下6个类型的产品体系:
靠前类 关系产品
设置这类产品就是为了“骗”到用户,让他觉得商家实在。双方产生初步信任。
这类产品建议商家用***销售(当然也可以折价或者赠送),用超高性价比去感动用户,获取信任。
要注意的是,这种产品并不是我们的盈利商品,因此这个方法不要常用。次数频繁会引起怀疑,适得其反。建议每个月设置一款精致性价比的产品,增加联系和信任。
第二类 流量产品
这一步是上一步的延续,设置这类产品就是为了加强信任,建立纽带。这类产品有2个特点:
1.高复购率 (2)生活必须品
一般建议是采取快消品,频次大概每月一次到两次。
第三类 活动产品
设置这类产品主要是想增加用户关注度(例如朋友圈点赞),让用户持续关注你。
这类产品的定位是只送不卖,用户只能通过点赞、分享、签到等方式获取。
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获得短期的活动效果,一直用打折或低价送福利方法,这样只会损害产品的价值和我们在用户心中的形象。
第四类 裂变产品
设置这类产品是为了吸引用户裂变,发动用户的传播力量,以扩大我们的资源池。
产品的定位一样也是只送不卖,用户只能用过分享海报,拉新的方法获取;
建议采用奇特的产品,满足用户猎奇心理,更适合引发传播。次数不宜多,不宜反复。
第五类 利润产品
这类产品是商家主要想售卖,利润最高的产品;同时也是用户花钱最多,非常信任你之后才会购买的产品。
这类产品要配合关系产品使用,也是私域流量最核心的一环。通过关系产品去成交利润产品,获取利润后增进关系,达到正循环。
要注意的是利润品价格较高,就一定要让用户感到买的值。建议以礼盒形式,搭配多样赠品销售。
第六类 专属产品
设置这类产品主要是让用户更有归属感,提升用户的忠诚度。这种产品可以售卖也可以赠送。
2 产品内容化 内容社区化
光靠上面的方法建立用户信任是完全不够的,必须是多维度打组合拳。依靠内容去抓取用户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那如何在私域流量打造内容呢?
靠前步,根据产品类型确定营销内容,将产品内容化
产品可以分为两种:非必需品和必需品
(1)非必需品---变的更好
例如:口红、服装、母婴产品等
大多数用户购买这类产品就是为了变得更好,告诉用户“我用是这样,你用你也是这样”,打造种草社群。
(2)必需品---解决用户问题
例如:祛痘减肥、保健品、男性生殖产品、懒人家居品
用户购买这种产品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他们都有很强的焦虑感,适度***用户的焦虑感,并向用户证明产品是安全、有效的即可。
第二步,善用微信生态渠道,将内容社区化
除了分享朋友圈,微信里还有许多其他的工具可以为我们使用;
(1)小程序
某服装品牌在小程序中发布专题文章指导粉丝穿搭,不仅解决粉丝穿搭的问题、获取了粉丝的关注,也收获了好口碑和销量。
(2)善用好物圈
用户可以直接将“好物”分享给好友、微信群,实现圈内“好物”在圈外的裂变传播,帮助商家获取新流量。
(3)鲜活的消息推送
消息推送不能只是简单地**促销信息。
常用的促销信息分为3种:朋友圈秒杀广告、微信群推送、个人号私聊推送,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生硬的推送一条没有感情的消息,而是要引导用户主动表达购买意愿,谁有兴趣再发详细内容。常用的有:这边有一个秒杀活动需要了解一下吗?
3 打造个人IP
带货达人李佳琦在3分钟卖出15000支口红的辉煌成绩,源自于他建立了信任度极高的IP,与用户的形成强链接,粉丝因为信任李佳琦而购买他推荐的任何产品。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比任何人与品牌之间的信任要更加坚固。
私域流量的精致追求都应该是品牌人格化,用用户的信任降低品牌的营销成本,品牌因成本降低而提供精致性价比的商品,以此来回馈用户信任;
而大量的用户信任,又能为品牌带来规模效应,品牌在供应链端就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和供应链开拓能力,就更能为用户提供更多更优性价比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