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能听到说某个国家通过经济方面来制裁另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政策是不一样的。
国际货币
一、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规模,而外来的产品会对本国的产业造成冲击,国家需要出台法令对其进行保护,使其能够渡过险境,在将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国家帮扶这种产业的主要办法有两种:(1)关税(2)生产补贴
在不同的产品下,两种方法的成效各不相同。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汽车行业相较于外国汽车行业可能并不发展得那么完善,受到了外国汽车行业的很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成产补贴比关税的效果好。关税只是提高了价格,对于想买车的人来说性能等整体效果要比价钱更重要,而生产补贴能够帮助行业注入资本,有钱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性能等效果提高了,才能做到提高竞争力。(像宝马、奔驰这类车已经成为了富人身份的象征,提高关税,对于一个急于表现自己财富的人来说真是不算什么。)
奔驰
注:幼稚产业保护不超过30年,如果不能在期限内发展起来,就会放弃对该产业保护。(能创造价值的才叫潜力股)
二。、贸易保护理论
***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的一种贸易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只出不进,快速积累财富。
这个理论主要运用在15世纪到17世纪。经济学家们认为这个理论不利于经济发展,但是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这一理论。(我国也在用)
15到17世纪的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主要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对于这个时期来说累计资本是必要的,工业革命要钱,殖民出海要造船也要钱(就是啥都要钱)
船只
三、 超保护贸易理论
就是贸易保护理论的进化版,主要就是鼓吹贸易顺差的重要性,拯救经济大萧条。
(这个在现代几乎见不到了)
四、 战略性贸易政策
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一国***可借助R&D补贴、生产补贴、出口补贴、进口征税、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以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利,强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转移其垄断利润,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其自身的福利水平。(进化版幼稚产业政策)
规模经济: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规模扩大能够引进大型设备,能够获得大的折扣)
完全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没有进入壁垒,可以随时退出)
R&D补贴示意图:
主要应用于高科技产业,潜力巨大。
五、 中心——外围论
在世界经济体系下,大部分的财富都被发达国家给收割走了,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的财富很少。这也是发展中国家要努力发展科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