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能治病吗?据说在远古时代,医生主要通过音乐对病人进行治疗,就可使病人痊愈。音乐真有如此神奇的治疗作用吗?其治疗原理又是什么呢?下面请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宾炜博士帮我们揭开音乐疗法神奇的面纱。
专家简介:宾炜,男,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科普推广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攻对内科杂病、软组织损伤及不同健康状态的预防与调养。擅长以海派推拿手法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症、疲劳与虚弱状态、胃肠功能紊乱等,善于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疾病和不适状态的诊治和调理,及对日常健康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精神情志等方面进行养生保健指导。
音乐疗法历史悠久
既舒神静性又颐养身心
宾炜介绍说,在汉字中,“医”古作“毉”。在远古时代,巫师们对病人手舞足蹈一番,同时口中念念有词,甚至哼唱着各种音调,病人病情便趋向于好转,甚至痊愈。另外,原始人类还利用音乐结合舞蹈来强身健体。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同时《黄帝内经》也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并对人的体质按照音调所属归类为“阴阳二十五人”。《吕氏春秋》中也记载了古人编制乐舞来保健去疾的方法。《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即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每个人的声音代表了对音乐的某种倾向,音乐本身是调解人体健康的一种手段。
我国古代也有音乐治疗的临床记载实例。《儒门事亲》记载“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宋代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忧之疾”得到痊愈。元代名医朱震亨则明确指出:“乐者,亦为药也”。目前,我国也成立音乐治疗学会,建立音乐治疗学科,培养音乐治疗师。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都先后开展了音乐治疗。国际上,音乐疗法更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心理治疗中。
“音乐治病的具体措施和效果,需要按照每个人具体健康状态而定。《黄帝内经》指出,完全按照养生之道生活的人,只制作一些很简单的食疗品如养生汤、醪酒等,以备不时之需;只能大致按照养生之道生活的人,健康状况稍差,时而会有些小疾病,就需要服食这些食疗品来保护健康;对完全不守养生之道的人,就必须内用峻猛的药物,外用针灸、砭石等方法施治。所以健康情况不同,治疗措施和强度也随之不同,音乐疗法也是一样。
音乐不能代替其他疗法
可单用也可协同各疗法
莫扎特的音乐,似乎对肠胃病很有效;贝多芬的音乐,对忧郁症有帮助;长期失眠导致身体不适时,听巴赫的音乐可以酣然入梦。这样的试验你尝试过吗?
“音乐可以贯穿于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但说音乐疗法能代替其他治疗方法则言过其实。是不是只是辅助疗法?也不一定!”宾炜称,音乐疗法尤其适用于疾病初期或感觉心情烦躁、压力过大、疲劳不堪、睡眠不佳、身体疼痛、促进组织恢复生长、促进智力开发及自闭儿童的社会沟通中。这些患者可以在聆听音乐的情况下接受或不接受常规治疗,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有一个前提,就是音乐治疗过程应是在熟悉音乐疗法的医生指导下的进行的。
音乐由人演绎而成,或唱或吟或诵或弹奏,都反映了人的精神意识和气血流行状态,像《高山流水》、《广陵散》、《渔舟唱晚》等古代名曲,中世纪西方众多著名音乐家的名曲,现代的著名音乐,如参选格莱美奖的歌曲、各地方的传统和民族音乐等,都是乐师们从天地自然和生命中感悟出来的。每首乐曲各带有一个气场,可推动人从某种状态中产生偏移和改变。同时,每种音乐也有很多元素,每种元素有其相应的特征,从而影响其他人,达到一定的效果。宾炜举例说,乐器有木制乐器,如笛子、萧、鼓、风琴等,靠近木型人;金属乐器,如唢呐、萨克斯风、架子鼓、古筝、古琴等,靠近金型人;土制乐器,如埙,靠近土型人;火制乐器因无形,代表的是一种震撼的状态,表现为高亢、急促,靠近火型人。
音乐疗法功效无限
制敌竟致溃不成军
虽然中国古代的中医很早就将音乐作为治疗手段,但对于音乐和音乐疗法的现代研究,国际上的进展比我国更为快速,各个国家对音乐疗法的作用均作出了相关的研究,国际上也有众多音乐疗法的学术组织。宾炜认为,从自然科学角度看,音乐疗法的形式像是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的学科,在评价其疗法时众说纷纭。但即使如此,音乐的作用仍是非常广阔的,认为音乐只对单一疾病或某种特定状态有疗效,或音乐只对某个局限范围起作用,都是不全面和不客观的。
自觉听歌放松,但听歌后仍很难受,甚至听出病;疲劳之后去卡拉OK高唱一曲,回来后却不见疲劳缓解;在你烦躁时,听十面埋伏可听出精神病,听蓝调歌曲会从心烦变成抑郁。更经典的一个例子是,历史上的楚汉争霸末期,刘邦的靠前谋士张良以“四面楚歌”让楚军崩溃,让项羽乌江自刎,上演了流传千古的“霸王别姬”,这都是脍炙人口的历史真实事件。
看回当下,目前广为流行的《小苹果》却是老少皆宜,甚至能产生正能量。这首曲子在中医上偏于宫调、木性,在平和状态下带有舒展欢悦感,给每个人带来流畅舒服的感觉。
宾炜总结到:“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人都适合音乐疗法,关键在于所听、所选的曲子适不适合患者。音乐疗法若用得好疗效会很大,但用得不好则会起反作用,这便是音乐疗法的特别之处!”(通讯员:吴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