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又叫利润现金保障倍数,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同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盈余的质量。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对企业的实际收益能力再一次修正。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
指标说明
(1)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对企业的实际收益能力进行再次修正。
(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充分反映出企业当期净收益中有多少是有现金保障的,挤掉了收益中的水分,体现出企业当期收益的质量状况,同时,减少了权责发生制会计对收益的操纵。
(3)一般而言,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该指标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利润的可靠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派现能力。但是,由于指标分母变动较大,致使该指标的数值变动也比较大,所以,对该指标应根据企业实际效益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存在的意义
我们利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可以修正企业的实际收益能力,因为它可以从企业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出发,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
我们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来计算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也是作为企业效绩评价的标准之一,但在实际运用中,该指标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对盈余现金和利息费用等因素会对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产生影响,但不要担心,我们可以对考核办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按调整后的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计算办法来进行考核。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企业经营现金流量计算公式应该是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
在企业经营利润能全部实现的情况下,如果用于企业资产更新改革的资金来源也有保障的话,那么就可以判断,此时的经营现金流状况是健康的。如果调整后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低于0.8时,或近几年内内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低于0.95时,则需要企业对其数值偏低的原因进行说明,与此同时,企业应该对利润指标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合理的运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可以协助我们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可以更好的为我们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也是我们对企业进一步运营的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