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品人,无论是求职过程中,还是工作中,会竞品分析是产品人的必备基本功。竞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准自身产品定位,发现自己产品的优劣,可改进的地方,进而推动产品的优化迭代。对于产品经理,竞品分析是避开之前产品迭代功能坑的试金石。可以了解竞品用的盈利模式是什么,而且是已经验证过,可行或不可行的。用到自己的产品是有可能产生价值的。那么竞品分析怎么做?如何分析有效果?
竞品分析怎么做?
1. 行业分析
先选择行业,再进行分析。
选择行业时,要根据自己的产品,选择合适的维度和规模。
比如做的产品是Soul,就选陌生人社交作为竞品即可,不用把熟人社交产品也算竞品。
注意:行业分析不是堆砌数据和资料,一定要输出结论,有利于帮助其他人阅读以及决策。
行业分析可以使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
除了行业分析,也要了解自己公司以及竞品分析的背景。
比如:竞品的用户画像是什么,和自己的用户是否大体一致。
2. 寻找框架-竞品分析模板
通常情况下,公司内部,会有统一要求的竞品分析模板,使用即可。
如果公司没有规定,或者说,你目前还是在校生,想准备自己的作品集等等。
这里也给初识产品经理的同学准备了一份模板,只需私信回复:“竞品分析模板”,即可获取。
3. 选择竞品
选择完行业,下一步就应该对竞品进行分析了。
竞品的分类,我们可以大致分为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两种↓↓
一种是直接竞争对手,产品、商业模式、客户群体、投入类似。比如淘宝和京东。
一种是间接竞争对手,产品形态不一,产品功能互补或者未来存在重叠的可能,但用户群体基本相同。
如果是在校生、需要准备作品集的,不要选择太复杂的产品。
可以选取一些小众的、自己常用的、功能较为简单的产品。
这样的话,功能也不是太多,自己本身也了解这个产品,不用从零开始了解,可以减轻自己的分析压力,有利在校生做竞品分析报告的作品集。
4. 如何获取数据(竞品&行业)
下面是关于如何获取数据的一些建议(包含渠道)
- 模仿用户行为去使用竞品,客服咨询、技术问答。
- 从内部市场、运营、战略部门、管理层收集信息。
- 去看对应产品官方公开的文档,如:关于我们、帮助文档、论坛。
- 假装成竞品的合作伙伴,了解一些业务流程,咨询人工客服。
- 去竞品公司面试 / 招竞品公司的前员工来面试、或者挖过来。
- 去看竞品的公司财报或者行业报告,里面或许有用得到的数据。
关于数据获取渠道,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产品经理常用的网站,都在图片里了,大家可以长按图片保存一下,建议添加到电脑的收藏夹中,方便之后使用。
5. 竞品分析
其实全文都是在说如何做竞品分析,这里再补充几点↓↓
竞品分析的字数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清楚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没用。没用的信息还会增加同事或上级的阅读难度,可能对方连看都不想看。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输出有价值的结论。
分析一个产品时:我们应该分析它的功能架构,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去做深入的产品体验,也可以在产品官网、帮助文档等地方可以获得的信息。
- 体验产品时,要更新到最新版本进行体验。
- 数据要精准,多用截图做参考。
- 可加一些案例辅助说明,有利于降低观看者后续的阅读难度。
- 不要加入过度的主观观点,尽量不加个人偏好,以更加理性客观的视角去进行解释。
再提一下竞品分析的两个常见方向: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
纵向分析:
可以分析竞品的版本迭代方向,提炼出产品的设计思路。
比如,哪些功能是之前有的,但是现在抛弃了,可能是经过市场验证不太合适,需要注意。
横向分析:
分析功能点,可以是一个功能或一组功能,或者是相似的功能。很多产品的功能其实是基本一样的,比如聊天软件、游戏中的商城界面等等。
分析时,可以把竞品的功能点拿出来,看看是否能为自己负责的产品所用。为什么要用?怎么样用?都应该思考思考。
6. 输出结论
一定要有结论,有理有据。
分析只是过程。更重要的是思考为什么分析、分析的结论以及重点。能把现象或者数据,有目标、有条理地分析出结果。
04
写在最后
文章中有一些观点在重复地出现,比如一定要有结论,有重点。其实这就是竞品分析中最不可忽视的地方,一定要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