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地位 即目标市场选择和进入方式 目标市场选择包括:集中在单一的细分市场、有选择的进入、市场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和全面覆盖 进入
一个好的公司有很多特征,稳定的成长性,良好的盈利能力,细分领域的龙头,高于行业的人均收入、人均毛利等等。那如何判断一个公司的市场地位呢?
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下什么是企业的市场地位。让我们看一眼波特的经典的“五力模型”。
一个企业需要面临五个方面的竞争:
首先是竞争对手的竞争,包括现有的、潜在的和替代的。
现有的都好理解,而潜在的呢?比如:有的公司在现有竞争格局下是巨头,非常强大,但是当跨界的真巨头不小心把脚迈进现有市场的时候,就会经受降维打击,比如网宿科技。
至于替代品也很普遍,比如电商对百货商场的竞争。当一个公司即将面临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时,往往也是这个公司估值下挫之时。
其次是和供应商、客户之间的竞争。这里的竞争更准确的说话是竞合,既竞争又合作,体现在和上下游间的议价能力。议价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价格,二是账期。价格都好理解,价格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一个公司能通过品牌、技术获得溢价能力,就是护城河的一部分。而账期却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点,但对于有企业管理经验的投资者来说,一定相信账期有时是比价格更重要的东西。
这里不展开,大家看看有多少公司是死于盈利不足,而又有多少公司是死于资金链断裂的。公司无论大小,对于充沛的资金都充满着渴望,所以一个公司如果向上和向下都能争取到好的账期,那么毫无以为,着就代表着它的市场地位高。
如何通过财务指标来界定这件事情呢?应收、存货、应付周转天数(包括票据)
计算公式不列了,搜索就好了。应收和存货的周转天数越短越好,一般来讲两个指标的基准值是90天和60天,特殊行业可以增加。这里的意思大概是,从购买原材料到收到现金,大概需要150天的时候是正常状态。而应付的周转天数内,我一般将其基准值设定为90天,和应收匹配。
我们来比较下两个公司
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不断好转,两家公司的应收周转天数持续下降,至19年美的稳定在40天,格力稳定在45天。
两家公司的存货也一直比较好,在40至50天的区间。
应付账款就要高很多了,反映出来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当然这并不代表两家公司压榨供应商,虽然有无数的供应商渴望对它们“压榨”,但这个账期更多的是一个行业惯例。
我们再从家里行业中选两家相对小的公司和格力电器比较一下。
九阳的应收周转天数在基准线上下徘徊,略有上升的趋势,但和格力差距已经比较明显了。而创维的情况就更加糟糕,应收周转天数持续上升,已接近210天。这意味着什么?你销售个商品,平均210天才能回款。
存货方面,九阳的表现甚至优于格力,而创维已上升至75天左右。客观的讲,75天并不长,也在正常范围内。
应付周转天数来看,创维的应付周转是最长的,为什么?钱不好收,自然付的也要掐紧一点(这会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九阳的应付天数短于格力,但是和它的应收、存货周转基本匹配。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粗浅的判断,格力市场地位高,九阳在其细分市场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创维所处的市场环境不佳,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但对于这个指标,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有的公司会将自己的应收账期转移至分销商,增加分销商的库存压力,虽然这不是长久之计。有的行业,比如军工,大家的应收账期都很长,这就另说了。在一个长账期的行业,突然冒出一个账期短的公司,这就值得特别关注一下。
最后家电领域里,19年应收周转天数小于120天的来张合影。
有意思的是,小公司里面,小熊电器、荣泰健康的应收周转天数比格力、美的还低。至于原因和意义是什么,不再细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