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推广.NET

网站推广.NET

融资性贸易的主要特征(融资性贸易和供应链金融的区别解析)

来源:互联网

供应链金融就是贸易融资吗?

对于很多刚接触贸易融资的从业者来说,普遍会认为贸易融资不就是供应链金融么?的确,都是基于企业上下游贸易的融资模式,似乎很难说清二者的差异。

与供应链金融相同,贸易融资也包含了预付款融资、应收款融资、存货融资三大类内容。既然贸易融资和供应链金融模式名称基本是一致的,那么是不是就代表着他们是同一种东西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供应链金融与贸易融资的区别。

供应链金融始于贸易融资,但又在贸易融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通了供应链金融各方信息,使得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

如果将贸易融资放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中的话,可以视作供应链金融的1.0阶段。贸易融资的原始阶段,是点对点、单对单通过贸易来进行融资的。从依托核心企业的线下“1+N”模式开始,贸易融资就真正进入了供应链金融融资阶段。

如果将供应链金融与贸易融资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继承性和区别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风险控制的差异

贸易融资和供应链金融从大的方向上,均分为两类。

1,基于信用的应收类、预付类融资

2,基于物权的 货权类、仓单类融资

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特性的风控

贸易融资的核心是基于对产业的理解,对产业核心企业信用的把握,对物价值的充分把握。其中对形式上的“物”是其风控的核心。

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为研判以核心企业为基础的产业供应链竞争性和稳定性发展趋势,将产业供应链动态整体视作融资风控的核心。

交易流程控制的规模化

贸易融资由于缺乏信息化联通,普遍还停留在线下的阶段。线下流程的繁琐由倒逼着贸易融资主动去选择大金额、高风险的融资对象。资金体量和规模很大,但对真正中小企业对帮助是不高的。

供应链金融发展依托于信息化连通,融资结构标准化、规模化,融资流程线上化,可以充分服务产业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

基于大数据特性的风控

贸易融资最大的风控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这里的信息不对称包含了产业、企业信息变动趋势,也包含基于交易三流(交易、物流、资金)的供应链信息,更包含融资主体的信息不对称。

甚至可以说,所有的贸易融资风险发生,均是因为各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

贸易融资过往对数据信息的使用是单一的和孤立的,仅是用数据来进行流程管理,并没有能够及时、准确地分析数据背后反映的企业行为和非正常变化等重要信息。

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是向多维度大数据风控体系的建设为方向,打通多方(资金方、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服务商等)协作信息,共同构建符合产业链特征的风控模型。通过充分覆盖的信用评估,系统化、动态化的风险警示方式,风险控制手段,风险处置措施来控制融资风险。

从贸易融资到供应链金融

看到这里,其实大家也有自己的判断了。贸易融资和供应链金融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儿呢?

供应链金融始于贸易融资,但又在贸易融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通了供应链金融各方信息,使得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

如果一定要对贸易融资和供应链金融做比较,贸易融资可以视作供应链金融1.0这个阶段。贸易融资的原始阶段,是点对点,单对单通过贸易来进行融资的。从依托核心企业的线下“1+N”模式开始,贸易融资就真正进入了供应链金融融资的阶段。

而以真实贸易背景和交易流程控制的规模化、信息化风险管理体系的供应链金融仍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

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必须符合:以真实贸易流通为背景,以国家倡导的“金融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

角色分工化

供应链金融生态主体的分工,即供应链直接参与方成为了供应链金融交易服务提供商(供应链运营信息的聚合)和综合风险管理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设计和管控),而传统的商业银行逐渐从融资服务的主体转向流动性提供者(资金提供方)。

即供应链金融由单一的资金方进行主导,逐渐发展为资金方,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服务商等,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可以有多身份角色)的系统性连接各方的基础上,共同形成供应链金融体系。

融资模式结构化

从传统的票据融资、动产质押融资到依托核心企业“1+N”式的产业链融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结构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结构化贸易融资(Structured Commodity Trade Finance)是指资金方根据企业的具体融资需求,通过商品质押、商业票据、货物监管、提货通知、商品回购、资金流管理、期货保值等一系列结构化设计来掌握货权、安排资金的融资方式,其核心是结构化风险缓释工具的运用与结构化资金交易的安排,两者相辅相成。

贸易融资结构化,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获取银行授信的门槛,并将风险转移或分散。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正是从非标化的贸易融资,向结构化融资模式的方向发展。

大数据化

信息来源和运用的大数据化。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各式融资活动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目前看,金融业和互联网业的创新尚停留在金融互联网的阶段——将线下的产品、操作、销售迁徙到互联网上,而对互联网的价值核心“数据”尚缺乏有效地运用。

供应链金融基于自偿性和规模化的内在要求,对企业信息有更强烈的需求,甚至需要第三方协助对贸易流程中的商流和物流信息进行收集和控制。

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通过与银行等资金方、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电子交易平台等机构合作和信息连通,从现代物流信息系统、ERP系统、物联网等获取交易环节上的贸易数据、物流数据、仓储数据、价格数据等信息,并逐步发展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工具,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贸易融资系列模型。

通过多维度的大数据采集,既可以用来分析客户的贸易行为、定制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供应链金融实施的流程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效率。

服务的生态化

供应链金融服务商通过打通资金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信息,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真正参与了企业贸易的全过程,既加强了对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把握,又真正实现了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融合,发挥了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

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之外,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等还存在着大量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相关的金融服务需求。融资服务是金融服务的核心,未来构建起投行化的金融服务,是供应链金融服务商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供应链金融不是纯粹的金融活动,而是立足在产业供应链并服务于产业供应链的行为,它对于优化供应链现金流量周期,乃至提升产业供应链竞争力都至关重要。供应链金融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逐渐从要素金融活动走向了流程化金融,逐渐从单一的借贷走向了生态化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