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推广.NET

网站推广.NET

专利分类号是什么意思?国家专利电子申请流程及条件

来源:互联网

本文根据公众号“黑兔谈检索诉讼”号主许利民老师的课程《简单认识分类号》内容整理编制而成。为了让大家能够进一步认识分类号,许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各种分类号出现的历史原因、分析了分类号的定位以及解读了分类号的各种含义。

课程内容会更倾向于主要部分的理解和实务操作,所谓的主要部分是指在检索实务中必然会接触到的或是必然需要理解的部分。

——许利民

【关注公众号“合享智慧学习中心incopat”+回复“5”】即可获取完整版直播视频内容哦~

分类号的出现

专利申请公开的数量是有一个量变的过程。

一开始量少,各国可以利用不同的年份去分类本国或本地区的专利。但是到19世纪中叶,随着专利数量的上升,这种方法就不太好用了,于是各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分类规则。那么,针对这一阶段的总结,可以说是专利的量变引起了分类规则的质变,导致分类规则的出现,但是这一阶段并没有出现国际统一的分类号。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专利审查制度的出现,各国都产生了国际专利检索的需求,而各国不同的分类规则对国际专利检索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于是,在1968年,国际通用的IPC分类号、LOC分类号就出现了

在后续的发展中,日本诞生了FI、FT分类号,欧美则是整合了ECLA和UC之后诞生了CPC分类号。当我们在检索日本专利或欧美专利时,使用IPC分类号无法降噪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FI、FT或是CPC分类号。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放弃使用IPC分类号,IPC分类号定位就是国际通用的分类号,是不会轻易放弃使用的。

分类号的定位

分类号就是在专利文献编排方面的“本草纲目”,用于划分归类专利文献,让专利检索工作有了一个细分的检索方向。

分类号的等级

分类号分为五个等级,最大的是部,依此下来是大类、小类、大组和小组。

首先我们来看部。

部是分类号最大的一级,它直接划定分类号的A-H八大领域,是最初、最大的一个分类。因为部是最初的一级,需要以它为开端继续往下分类,所以它的分类名称描述是最上位的。

但是部和部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实际上有些时候会经常交叉。比如说,我递交了一个纺织机械的申请,分类员可以把它分在纺织这块,也可以分在机械工程。事实上,经常的我们会看到一个文献不止一个分类号。

部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大类。

大类是部的英文字母结合两个数字组成,延伸出的数字细分出了各个大类。它是二级分类,所以它的类名解释也是比较模糊。

大家会看到每一个部,都会有一个“99”数字的大类,这个大类是指申请文件是在这个部,但是它不在任何一个大类范围里,只能先把他放在“99”大类中。这是因为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分类号的更新跟进不一定能跟上科学的进步,所以难免会分到99大类中。整个分类系统中,只有大类会出现“99”数字。

现在来看下小类。

小类是大类结合一个字母组成,由延伸出的字母分出了各个小类,从这一级开始,类名的描述会比较下位了。

再往下就是大组。

大组是在小类之后加一个数组/00,末尾一定是00,不是00的那就是小组,大组的类名解释描述已经比较具体了。

有这样一种情况,假如我们要选取一个大组的分类号,选取的时候带不带00?我们在选取大组的分类号的时候,我们尽量把/00去掉。因为很多人在选取大组的时候,实际上不止是要看大组的文献内容,也会希望看到包含大组以下的各个小组的内容。

最后一个就是小组了。

小组是最细的一层分类号,它是最后加了数字的编写。各个小组之前带了一个*号,这个*号我们接下来会在一个解读中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