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们动动手指美食送到家,乘坐交通工具可以一日千万里,
打开手机轻松获得海量的娱乐***,足不出户看遍世界风景…….
但有时,
当你躺着沙发上连续刷几小时视频,当你工作学习时却频繁看手机,
当你无法对一件事做出正确判断……..
慢慢的,这个时代又仿佛换了一个模样,
读书的人,成了不合群的异类,
文明的“进步”,使人越来越接近残障人士。
你,真的分得清好坏吗
01
这个时代的方便程度
超乎你我的想象
自互联网的诞生到走进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便利。
这种方便快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体力,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一部手机在手,没有什么做不到。
想购物,打开网购APP,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今天它还在天涯海角,三天后准时到你的手中。
嫌做饭太麻烦,吃泡面又没营养?没关系,
美团、饿了么各种外卖随你点,半小时准时上门,
你较早需要烦恼的就是,好吃的太多,怎么选。
嫌书太厚读起来太麻烦,没关系,
有的是各种拆书、听书平台,把一本本书的精华浓缩成几章几十章节,
你只管看或者听,几天下来你就能做到“博览群书”
甚至一个热点资讯或新闻出来,还没等你想发表点什么高见,
上网一看,早已有各路媒体、大V、专家大咖们,从各个角度给你做好了权威分析和解读文章,你看都看不过来。
各种电视电影、明星八卦、综艺趣事等等,娱乐的方式数不胜数。
可以说弹指一挥间,尽享天下乐,
借助于互联网,我们过上了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帝王般生活。
这是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世界。
但这种舒适与方便真的是好事吗
02
方便快捷的尽头
使我们坠入无法自拔的深渊
苹果开启了移动手机的新时代,
但你不知道的是,硅谷的众多企业家和高管都不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接触电子产品。
苹果的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我没有孩子,只有侄子,但是我不希望我的侄子去用社交网络。”
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不准自己的孩子在青春期之前使用iPad。
硅谷上市公司总裁 Chris Anderson 目睹了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
让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 如果把糖果和可卡因放在一条线的两端,那么电子产品更加贴近可卡因的那一端。”
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些需要保持专注的事情,
比如工作学习,我们是越来越没办法专注了,
即便强行使自己面对书本或者电脑,表面平静如水,内心却始终躁动不安。
而我们躺在沙发上,手指滑滑屏幕却能开心一下午,
而且不用自己动脑,后台的系统算法比你更加了解你自己。
随着手指不断地滑动,几秒钟一个爽点不停地***我们,
从文字到图片,再到短视频,我们获取的信息量爆发式增长,
我们将原本需要深度研究和领悟的内容变得立等可取,而且看起来又干又有趣,
捷径走惯了,正常的路自然就不会走了。
我以前很喜欢看几分钟读懂一本书,或者十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
后来发现,我不仅记不住内容,而且连书名都没有印象,
其实这些内容只能代表我们看到听到,而非真正学到。
最终所有这些支离破碎流于表面的信息,
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其实却离事实越来越远。
如果只是浪费一些时间、抢夺一些注意力,好像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它对我们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大脑逐渐被游戏和视频娱乐信息占据,留给学习和思考空间越来越少,
时间一长,大脑开始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困在信息的玩具乐园中不愿意出来。
于是我们开始变得只会接收信息,而失去了主动学习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最终导致智商衰退甚至停止思考。
更严重的是随着玩手机的次数越来越多,很容易就会变得行为成瘾,
这时大脑会出现三种变化,脱敏反应、敏化反应、额叶功能退化,
通俗讲,就是你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总是想多玩一会,
然后你会发现,以前的内容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大脑需要更大的新鲜感和***感,***阈值不断升高,
而得不到相应的满足,大脑就会反馈出空虚和乏味的感觉。
看到这,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后怕,是的,本质上这有点像吸毒,
我们就在这份“精神**”的***下,一步步地走向 “快乐” 的深渊。
03
独立思考是我们
摆脱困局的较早方法
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思考的基础则是专注力的提升,
没有谁一生下来专注力就高,再强的大神,听课的时候也难免会走神,
只不过他们学习时的效率更高。
首先我们需要杜绝一切干扰,我们经常都会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觉得自己可以控制自己不玩游戏、不刷视频。
但是,你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无数技术人员精心设计研究的算法,
你的点击浏览都能变成他们实实在在的金钱,
在这种情况下,你想赢,基本不可能。
所以你必须和手机消息保持距离,只有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你才有翻盘的可能。
这个过程是反人性的,所以下手一定要狠,
如果你能抵挡住低幼信息的诱惑,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我们在一些闲暇的时间不刷手机不打游戏,总是需要做些什么来度过,
科学研究表明,快乐有三种:多巴胺快乐、内啡肽快、血清素快乐。
多巴胺快乐是立等可取的***,容易沉溺,过后乏味,刷手机玩游戏都属于这种。
而内啡肽快乐则需要付出,前期可能会疲惫甚至痛苦,但过后会感觉充满活力。
所以在我们拒绝垃圾信息干扰后,我们需要训练大脑开始寻找内啡肽快乐,
比如运动,冥想和学习。
那些几天不运动或者看书就难受的人,他们已经成功了,
因为习惯了更高级的快乐,是很难对低幼信息上瘾的。
最后才是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深度的思考力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
所以我们要从看到听到,转变成真正学到,
把有价值的信息存储在自己的脑海中,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好的方法就是“接收”和“展现”,
看书学习就是“接收”,写下来说出来就是“展现”。
而我们选择“接收”信息的方式最好不要选择视频,
因为无论是对内容的理解还是记忆的牢固,纸质阅读的效果,永远比视频或电子阅读的方式要好,
当知识内容越复杂时,纸质阅读的优势就越大。
原因有两个,
靠前:看纸质书获取信息的节奏更慢,
而且你会不停的翻阅来解答阅读过程中的疑问,
这就更好的帮助自己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
第二:看文字需要在大脑中把抽象内容的具象化,
帮助自己理解和记忆,整个过程就是思考的开始。
而“展现”的方式,是你掌握听到和看到信息的证明,
记得在学校时,老师总说: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就试试你能不能把它教给别人,并让别人听懂。
因为在学习完新的知识后,即便能够完全记下,
但会感觉知识点分散杂乱,没有顺序逻辑。
所以你每次的“展现”,就是在帮大脑做一次模拟演练和碎片整理,
相当于你进入了一个杂乱的知识房间,帮知识进行收纳整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会被纷乱无用的信息干扰,
更不会有《乌合之众》里提到的,情绪化低智商的群体特征。
END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娱乐至死》
从报纸到电视,从移动智能到无所不能的元宇宙,互联网服务于我们,
但我们也毫无感觉的成为其中的傀儡,
这其中的是非对错,早已没有答案。
但我认为,决定这一切的并非互联网本身,而在于自己,
希望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
既可以仰望星空,思考深邃的宇宙和世间万物,
也能脚踏实地,耕耘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