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江苏省与日本爱知县正式缔结友好关系,江苏省省会南京同时与爱知县县府驻地名古屋市结为友好城市。按照国际惯例,如果行政级别不对等,任何一方都不大可能心甘情愿与另一方缔结友好关系,那么我们中国的一个省难道和日本的一个县是同一级别吗?
日本自废藩置县以来,国内大大小小数百个藩便陆续合并为几十个县,原来世袭罔替的大名由国家统一委派的县知事取代。这点与始皇帝废诸侯行郡县颇有些相似之处,只是中国比日本早了两千多年。后来又经过数次合并,日本的县由最初的七十几个减少到如今的四十多个。县以上没有再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而是直接隶属于日本中央***,也就是说在日本国内,“县”就是一级行政单位,其级别和中国的“省”、美国的“州”、印度的“邦”、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没有区别。
从行政区划上看,日本分为一都一道两府四十三县。“一都”即东京都,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东京自明治维新之后已经是日本事实上的首都。“一道”即北海道,虽然日本有本州、九州、四国和北海道四个大岛,但在近代以前日本的主体民族实际上一直龟缩在本州、九州和四国岛上,北海道因为终年积雪、气候寒冷,加上虾夷人长期占据,日本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十分薄弱。
在历代攘夷大将军的讨伐之下,北海道最终被纳入日本版图之内,但地广人稀,跟西伯利亚在俄罗斯的地位一样,详细划分行政区域的意义不大,所以至今仍是“一道”。“两府”即京都府和大阪府,两个日本历史和现实中最重要的两个城市,也可以理解为相当于我们的“直辖市”。“四十三县”就简单了,如岛根县、山形县、福岛县等等都属于四十三县的范畴。
那么日本没有“省”吗?当然不是。新闻上经常听说的“外务省”、“文部省”等等就是日本的“省”,但这个“省”与我们在国内理解的广东、福建等省完全不是一回事。日本的“省”严格来说应该叫“部”,所谓“外务省”实质上就是“外交部”,“文部省”实际上也是“教育部”。
那么日本人何苦这么别扭,把“省”、“部”这些名词弄得这么复杂呢?其实也怪不得日本人,古代倭国师从中华,认为大唐的一切都是高级的,包括自隋朝就已经形成的“三省六部制”。那个时候中国的“省”就是“部”,如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等等,被日本人学了去便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