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层早几年就提出,中国商业组织必须尽快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提升经营质量要效益。
由国家***向全国商家提出经营指导意见,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是罕见的。但中国是集体主义浓重的环境,基于这样的客观事实,上层科学的指导意见是有广泛社会价值的。
但是,这种指导意见顶多在国有企业和大型公司中有影响,对小微企业却触动甚微。而小微企业,无论从就业还是社会触角的影响看,都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
国家高层提出企业必须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至少说明一个事实,即中国商业组织粗放经营现象已普遍存在,并且已出现内卷状态。
比如,很多小微企业获得的利润,其实与马克思《资本论》里描述的利润没有多大差异,仍然是最原始的利润获得方式。这必然因劳资矛盾和员工创造性被压抑而难以出现创造型的活力利润。
又比如,适合采用kPl管理或OkR管理的企业,连什么是kPl、什么是OkR都不知晓,哪来的转型升级概念,更不用讲付诸行动了。
更何况,企业转型升级,由粗放型效益升级到质量效益,并不是换一个概念就可以获得对应结果的,没有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都不可能有升维突破,都只是原地踏步。
也不是说没有去参加过升维学习培训,只是只有企业主公们去参加了升维学习,甚至很多企业主公去参加的只是那种被上台促成刷卡交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弟子费的培训会。
企业主公只是决策者,并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执行者;企业主公就算去参加培训学到了升维认知的真传,也不等于回来了就是一个能给员工传经布道的好老师。
很多企业主公舍得花高额培训费让自己多次出去升维学习,却很少甚至一次都没有给员工进行过升维学习培训。
这样的逻辑就是,老板你一个人转型升级得了。哪来的协同?企业哪来的质量升级?
每每与企业主公们交流这个话题,听到他们津津乐道他自己花了多少万参加了哪个培训,我都忍不住哑然失笑。因为就是没听他们说过自己的企业团队得到过什么有价值的升维培训。
企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转型升级你的员工团队。因为企业的利润质量,是员工团队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