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推广.NET

网站推广.NET

瓦里是哪个国家的城市?2023瓦里旅游攻略大全

来源:互联网

拉丁美洲三大文明中,最著名的当属印加文明。从安第斯山中的一个小部落突然崛起,迅速扩张,吸收了数个部落的精华,发展成集诸文化于大成的强大帝国。由于他们没有文字,也就无从得知他们的真实历史,只能依靠口口相传,从第9代帝王开始才可以通过文物和遗留下来的痕迹确定他的年代和政绩。印加帝国能确定的历史不足百年,即使加上传说中的前8代帝王也不过二三百年。早在这个横跨安第斯山脉的帝国之前,瓦里人几乎建立了一个同样大但延续时间近400年的帝国,也是南美洲靠前个帝国——瓦里帝国(The Wari empire)

瓦里的“彩陶酒杯”

今天就继续来讲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秘鲁-安第斯文明探源”特展里,关于瓦里帝国的展品。

迪亚瓦纳科人在今天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的的喀喀湖”畔生根繁衍的同时,秘鲁中南部的“瓦里文化(Wari Culture,公元650-1000年)”悄然兴起。公元7世纪,瓦里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张:靠前次吸收了纳斯卡文化的成果,以首都瓦里市(今秘鲁现代城市阿亚库乔东北方向约11公里)为中心向安第斯山脉及沿海一带扩散;二是通过军事征服,使用武力兼并、修建通往干旱地区的运河,并与占据强势地位的迪亚瓦纳科文化频繁接触,实力迅速崛起,建立了强大的政权。这两种文明并驾齐驱,共同为安第斯地区后来的帝国打下了基础。

安第斯文明分布,粉色为瓦里文明,蓝色为迪亚瓦纳科文明。

公元8世纪初,瓦里帝国建立起了规划合理的殖民地据点网络,称霸于秘鲁沿海和高地的大部分地区,其鼎盛时期的疆域从南部莫克瓜地区(Moquegua)一直延伸到北部的特鲁希略(Trujillo),南北纵贯近1600公里,还控制着秘鲁南部沿海一些殖民地,是印加帝国出现以前安第斯地区国家治理的成功典范。巨型祭祀陶器是瓦里文化最精美的艺术品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陶器上面的神灵形象也带有迪亚瓦纳科文化的影子。

瓦里遗址

瓦里文明比之前的文明先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以城市管理为中心的布局,取代了以祭祀场所为中心的设计。首都瓦里市位于今阿亚库乔东北部11公里处,从考古发掘中可以推测,城市有石头和泥浆砌筑的高达8-12米,厚4米的封闭城墙,有寺庙、庭院、皇家陵墓和多层建筑,并且修建大型仓库用于储备,鼎盛时期曾有7万人居住。遗憾的是,他们依然没有文字,却创造了“奇普(Quipu)”。这是一种古老的类似于“结绳记事”的方式,不仅于此,他们对国家的维护、建筑设计也都对后来的印加帝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曾经认为“奇普”是印加人首创的,很遗憾还真不是。瓦里人早于印加人五、六百年就发明了这一工具。什么颜色的线编几个结、代表什么,靠复杂的结绳体系记录一切信息。关于奇普的解读我会在后面的印加文明部分阐述。

瓦里人残暴且好战,他们会用战俘祭祀。别看展柜里又是一大堆各种各样的陶罐,到了瓦里人这儿它们的作用不仅仅是装水装食物,更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传递的是自己的力量和信仰,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瓦里文明时期制作的陶器,明显比前面所有文明的都更精美也更大。说明这时的人们生产力、制作能力都有了进一步提高。贵族们举办一个盛大的宴会来感谢当地人的忠诚,每个人都用绘有各种图案的陶器喝玉米酒。仪式结束之后还要砸碎陶器,感叹浪费的同时也说明国家不差钱呗。

展厅中央的玻璃柜里有三个大型容器,先来看看这个“大羊驼形彩陶容器”,它高67厘米,宽54厘米,由秘鲁国家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博物馆收藏。这个容器出土于秘鲁南海岸,纳斯卡山谷里的帕切科(Pacheco)遗址,与展出的其他该遗址出土的器物一样,是为了某种仪式(一般是祭祀)而制作的。这种仪式的结尾需要通过摔碎并掩埋大量陶器碎片表明仪式结束。羊驼造型、顶部开口的陶壶是瓦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彩陶器之一,大羊驼形的雕像被认为是供奉给神灵最合适的祭品之一,用它们代替活的羊驼。

遗憾的是,1953年帕切科遗址被推土机推倒,大部分遗址被摧毁破坏,现被农田所覆盖。考古学家根据在遗址发现的大量祭祀用品,认为这里是瓦里人重要的祭仪场所。

这只大型“平底彩陶杯”同样出土于帕切科遗址,正中是一个有交错犬牙的超自然生物的头部,上部带状区装饰有一圈农作物,下面曲折形状的纹饰表示脸下方的贝壳片是被缝在衣服上的。

这只“执杖神图案大型彩陶瓮”由秘鲁国家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博物馆收藏,高62.2厘米,宽79.4厘米,约为公元800-1000年间制作。陶瓮器身上正面站立一名身材健硕的男性神祗,侧面带玉米形头饰的人脸表现的可能是一名女性神祗,只描绘她的头部可能是为了适应瓮身中间的系耳。器内壁描绘了两对与器身相同的男女神祗形象,都是全身像。其中女性穿戴的长袍和头饰都饰有玉米图案。和前面两件文物一样,陶瓮出土时已经成为上百块碎片,由考古学家一点点拼凑成今天看到的样子。

瓦里人这么喜欢在祭祀后砸碎陶器,不知道冥冥间,是否受到中国“碎碎平安”的影响呢?

瓦里人不止会制作呆萌的陶器,还能织出精美的织物。这只小巧的“四角帽”由利马博物馆收藏,高12厘米,宽和厚都是12.5厘米,大约制作于公元650-1000年间。五颜六色的几何图案都是用上好的羊驼毛纱线织成,且每面图案各不相同,避免单调重复。

四角帽是瓦里文化的特色,以重叠打结的套圈技术制成,表面看起来像天鹅绒。这种为贵族阶层所特制的纺织物往往以最优质的织线、最上乘的织艺和最精美的花纹为特色。瓦里的陶器上经常见到描绘头戴这种四角帽、身穿长袍的人物,都是当地的贵族阶层,有重要的地位。

瓦里文化的纺织物包括挂毯、四角帽、束腰外衣和丧葬用品等,至今仍以神秘的图案和和谐的配色被誉为世界上最精美的纺织品之一。这件“多彩束腰外衣”由秘鲁国家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博物馆收藏,是安第斯地区出产的最具代表性的纺织品之一,主要用自然色的羊驼毛编织成毯子(少数地区也会把羊驼毛染成靛蓝色)。衣服由两块长条形布块组成,肩线处折叠,中间和两侧缝合制成服装。这件展品由四条装饰带构成,包括重复的几何纹路,阶梯状的连续图案,其灵感就来源于迪亚瓦纳科文化留下来的建筑遗迹,由深色和浅色半圆对称排列,形似眼睛的图形及其他抽象图案,其构成的形式、符号和样式表现了瓦里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