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推广.NET

网站推广.NET

赛博朋克到底是什么意思

来源:互联网

赛博朋克(英文:Cyberpunk)又称作“赛伯朋克”,是“控制论、神经机械学”与“朋克”的结合词。该背景大多描绘在未来,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结合”的基础上,拥有先进科学技术,再以一定程度崩坏的社会结构做对比。本文将对赛博朋克进行详细解读。

一、 什么才是“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是一个音译词,其英文名称Cyberpunk,是Cyber和punk的合成词。Cyber:即控制论(Cybernetics),由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于1948 年在著名的《控制论:动物与机器的控制与交流》一书中发明并提出,他认为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在人类神经和机器系统中达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个名词听上去非常学术,不好理解,所以它还有另一种翻译,叫作“神经机械学”。

Punk:即朋克,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一种摇滚乐,不过,几经演变,朋克已经逐渐脱离了摇滚,甚至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符号。

朋克音乐诞生于二战之后的英国,在那样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本就脱胎于摇滚的朋克音乐,更是天生就带有着解放自由和反叛主流的精神特质。

1960年,基于控制论的理论,NASA的两位科学家弗雷德•克林斯和内森•克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否可以通过机械或医学手段增强人类的身体机能,让人类不穿宇航服也能够在外太空中生存?两位科学家将“控制论”(cybernetics)和“有机体”(organism)进行结合,首次将这种被机械技术强化了肢体和体能的增强人类命名为赛博格(Cyborg),即后来科幻作品里常见的“义体人”。

“控制论”和“赛博格”为赛博朋克的发展奠定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终于在不久之后的科幻小说“新浪潮运动”中大放异彩。

二、赛博朋克的科幻作品

“新浪潮运动”起于英国科幻,是科幻文学史上继坎贝尔主导的“黄金时代”之后又一次有意识的文学探索。在此之前,科幻小说几乎被太空冒险题材所垄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英国科幻作家逐渐对这种题材幻想、手法写实的美式科幻感到厌倦。

他们认为,科幻小说不应该只重视外在探索而淡化人性本身;更不应该只强调对灵感和创意的追求,而忽略了文学和艺术上的缺陷,因此——科幻小说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刻。在这些原因的推动下,新浪潮运动(new wave)开始了。

新浪潮作品一反美国科幻重视科技发展的传统,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神学作为题材选择,将现代文学思潮和哲学思潮带入科幻创作中。同时,受欧洲文化界内省和悲观主义倾向的影响,这些作家不再抱有美国科幻作家的乐观精神,冒险主义和英雄主义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常常是个人在巨大灾难前面的消极和无奈。

赛博朋克,就起源于这种文学背景之下。

1982年,菲里普·迪克的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掀开了赛博朋克的扉页,据其改编拍摄的电影《银翼杀手》,开创了赛博朋克的视觉先河。

1984年,威廉·吉布森创作的《神经漫游者》问世,探索了赛博朋克作为一种科幻类型的范畴,从而正式确立了赛博朋克的哲学体系和文学地位。这部同时获得“雨果奖”、“星云奖”与“菲利普·狄克奖”三大科幻小说大奖的著作,被公认为是《黑客帝国》的灵感起源。作者在书中,神一般地预言了20世纪90年代的计算机网络世界,他设定了一个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并将其命名为赛博空间(Cyberspace)。

三、赛博朋克的精神实质

经过历代科幻作品的描述,赛博朋克发生的背景已然成为共识。这些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正经历着科技迅猛发展的高速时代,当时的人们开始呈现出一种对科技发展的担忧,他们从起初的乐观和期待,逐渐转变成忧虑和恐惧。

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科幻命题:是人类控制科技,还是科技控制人类?当这个疑问融入在赛博朋克反乌托邦式的背景里,答案则显得格外悲观:

【时代背景】

不久的未来,科技的高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生活,高智能产品层出不穷,义体人和仿生人屡见不鲜。但是,改变并不意味着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并未因此提高。

【社会背景】

高等科技导致财富和武力流向科技型寡头企业,社会群落不再以国家和地区划分,而是全都笼罩在由信息技术控制的巨大网络之下,导致社会制度崩坏,贫富差距悬殊。

【环境背景】

科技的发展带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破坏,酸雨、沙尘暴、遮天蔽日的乌云,废弃的无人区、拥挤的贫民窟、密集的摩天楼、晦暗的地下城,随处可见。

科幻作家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曾经对此有过非常经典的描述,一直被认为是对赛博朋克的高度概括:在赛博朋克的世界里,掌握未来科技和无力负担科技成本的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鸿沟,因此高科技与低生活的现象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这些对比足以引发冲突,就构成了推动故事发展的矛盾。

高端的科技和低等的生活,是矛盾的;

繁荣的社会和破败的社区,是矛盾的;

富有的企业和贫困的难民,是矛盾的;

空旷的室内和逼仄的室外,是矛盾的;

华丽的灯光和悲凉的气氛,是矛盾的。
……
赛博朋克就建立在这种种矛盾上,试图通过反思和反叛,去衡量科技将会在未来的生活中造成多大的社会影响。

斯特林说,“有些主题在赛博朋克中反复出现,比如身体入侵:机械义肢、植入芯片、面部仿真手术和基因突变;更重要的主题是心灵入侵:人脑-电脑交互、人工智能、神经化学——这都是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人性本质和自我本质的技术。”

对于科技而言,科技本身是无罪的,却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对社会进步的禁锢;

对于人类而言,他们对机械义肢所代表的高端科技,从期待、欢迎,到恐惧、厌恶,却又不得不与之共生,直到习以为常。

这些同样是矛盾的,也是值得思辨的: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为什么能够让人解放的技术,往往会因为社会背景而成为一种枷锁?

四、赛博朋克的视觉特征

说完了上面那些,最终我们还是需要回到起初的话题。之所以说简单拼凑的作品,并不能代表赛博朋克,是因为赛博朋克的视觉元素是与其背景紧密关联的:

1、代表“高科技”的,比如摩天建筑、机械义肢:

【摩天楼】

赛博朋克里密集而高耸的摩天楼,是未来工业水平的体现,它们占据着高层次的空间地位,同时也暗示着拥有者高不可攀的社会地位。在有些近乎宗教宫殿式的宏伟建筑面前,社会底层的个人力量更显得微不足道。

【义体人】

肢体、器官、皮肤,甚至“人”都可以由机械制造,用机体强化人体的“赛博格”,是赛博朋克世界的常客,代表着科幻感和虚幻感。机械的冰冷和人性的温暖,往往在这种混搭的设定中发生置换,从而更加容易触及赛博朋克的实质。

2、代表“低生活”的,比如贫民窟、汉字/亚洲文化:

【贫民窟】

作为富有的对比,贫民窟代表着赛博朋克的底层世界,低下、拥挤、肮脏、混乱。香港的九龙寨城是现实中的典型范例。在动荡的20世纪,在中英的政治博弈中沦为“三不管地带”的九龙寨城,奇迹地发展出自成一体的蛮荒生态,这种社会形态启发了很多的赛博朋克作品。

【亚洲文化】

赛博朋克的世界里有很多的亚洲文化元素,汉语、日文、艺伎等等,这并不是歧视,而是源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和隔阂,使得亚洲古老文化对于西方世界有一种神秘性和新奇感。高端科技代表着对未来的未知,亚洲文化代表着对过去的未知,两者互为对照,都被填充进了赛博朋克的世界中。

【雨】

赛博朋克世界的天气时常不好,雨水是环境恶劣的一种反映(酸雨)。连绵的雨天,有时用于烘托悲凉的氛围,有时用于呈现错乱的视觉——地上积洼的雨水,倒映着城市上空绚丽的灯光,既是对光源的补充,也延展了这种虚伪的繁华。

【人造光】

由于科技对环境的破坏,赛博朋克的世界里总是黑云密布,导致自然光不足,所以常常用人造光源进行补充;同时,人造光源也用于对科技的展示和信息的传递,比如全息投影、广告屏、霓虹灯……无处不在的人造光源塑造了未来世界的繁华表象,但是也造成了二次污染——光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银翼杀手》里充满了大量的霓虹灯场景,导致霓虹灯作为赛博朋克的经典元素,反复出现在后续的作品里。其实,这也是一个偶然,是当时剧组为了掩饰临时搭建的场景,使其不在强光源下露出破绽而作出的取巧之举。

不只是霓虹灯,贫民窟、赛博格、FUI等等,也都只是赛博朋克的表现形式,它们可以指向,但是不能真正代表赛博朋克。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不懂配色,赛博朋克。”如果简单地将赛博朋克的元素进行拼凑,而不去正视赛博朋克的精神内核,那么,赛博朋克的作品,迟早会沦为风格大于实质的空壳,最终成为笑谈。而那些起源于新浪潮运动的求索,终究也会消散在更新一代的后浪中。

赛博朋克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