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推广.NET

网站推广.NET

《最后晚餐》还有哪些事我们不知道

来源:互联网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晚餐全球人民都知晓,卢浮宫有过统计,1天内来参观的游客74%左右的人,会拿着门票直接冲到前台问询蒙娜丽莎在哪里……,当然去看最后晚餐就更不容易了,要层层过关,而且限制人数和参观时间,看来拜读大师的精品是要付出点代价的。

下面来聊一下《最后晚餐》,在国内的美术教材上一直有一席之地,也许有的学校,美术老师会捞到机会给孩子们讲这画的看点,但不一定都是这样,大部分这个美育时间被剥夺,也许是(变成了)数学、物理、化学……,我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在面对这幅画时,信徒应该是瞻仰心态,严肃的体会着圣意,不了解圣经的就只能看个热闹,看着他们在干嘛罢了。更有人研究这画的构图有多科学严谨,有人研究这画的制作过程有多复杂讲究,当然早有人找到了犹大坐在哪里了。

这里要说的是,不同版本场景还原都不一样,那原版的场景应该是个啥样子呢?

经典里记载的不多,房间确实很大,相当于现在某酒楼大小,建筑结构是土耳其风格,房顶应该是个小穹顶,窗洞的顶面应该是圆弧状,没有太多的直角,那天吃饭是晚上,光线应该是烛光,有些昏暗,不过是温馨的。

典型文艺复兴时期

这时主耶稣和徒弟们“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一张饼(像新疆的馕),不大用力的掰开分给各徒弟,同时平静的说“你们中有人出卖了我”。一点都没有指责,也没有指出具体是谁干的,大家一下子愣住互相望着,桌子上应该还有酒杯,因为主耶稣说,你们要喝这酒,因为这是我的血……。

这里不敢说达芬奇师傅画错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大师的画应该点赞!

接近经典中原原始叙事

这样设计画面,更具有典型性,是有独特意义的。首先是房间的棱角分明,体现庄严肃穆感,也可以对比人物的曲线,更容易增加画面纵深感;桌子设计成长条状,可以体现出大场景开阔之势。

更巧妙的是,把人物全部安排在桌子后面,便于观者视觉习惯,很容易展示每个人的动态和表情;光线是柔和的自然光,圣光普照,角色都能够看清楚,典型的古典用光。

版权声明 | 文章配图仅供学习参考,引用图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

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靠前时间做出处理

最后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