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推广.NET

网站推广.NET

食行生鲜怎么样?生鲜新零售模式分析

来源:互联网

  在如今的生鲜这条赛道上,不断涌现新的玩家,但没人能独享整个蛋糕。无论是“到家”、“到店”、“到柜”模式,还是电商、超市+餐厅等模式。未来,也许大家都是主角,只要你能占领消费者心智的空白点。在这样新零售大爆发的时代,盒马鲜生、超级物种之外,还能开辟出怎样的生鲜道路?

  “你未来还会再创业其他项目吗?”

  “我觉得这辈子把菜卖好就行了!”食行生鲜创始人兼CEO张洪良身体突然坐直,憨厚地笑着说。

  食行生鲜创始人张洪良

  食行生鲜怎么样?

  的确,“卖菜”这样简单粗暴,看似老土的生意,张洪良把它做成了“新零售”。打开食行生鲜APP,能看到蔬菜、水果、肉蛋禽、水产等11种品类,5000多个SKU,即便你只买一根葱,也能快速送到离你最近的自提柜。

  预定制消费+日配制+冷柜自提,便构建了食行生鲜区别于其他生鲜电商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张洪良早在2012年就开始运营,并选择在苏州生根发芽。如今,食行生鲜在上海、苏州、无锡已入驻超过2500多个小区,平均客单价40~50元,日活用户达3万多人,55%用户月复购率超过6次,2017年,其营业额达到5亿元人民币。

  从某种意义上讲,食行生鲜搭建了一种消费者买菜的新系统和新消费形式,利用冷库、冷车、冷柜的无缝链接,突破生鲜超市普遍存在高损耗率、低坪效的瓶颈,同时也解决了消费者对生鲜“快速”、“便捷”、“平价”的需求痛点,只是它的终端媒介是柜子,而非门店。

  食行生鲜基本档案信息

  品牌名:食行生鲜

  业态:生鲜新零售

  创立时间:2012年

  柜点数量:入驻超2500多个小区

  客群定位:大众家庭围绕餐桌基本的消费品类

  客单价:40~50元

  融资次数:4次,目前到C+轮

  投资机构:天图投资、毅达资本等

  用C2B2F模式开辟生鲜另一条路

  生鲜市场很大,谁也无法占领每一个消费者心智,食行生鲜亦是如此。

  于是,食行生鲜在模式定位和体验场景上开辟了一条新路径,选择了深耕家庭计划性消费场景,聚焦大众家庭餐桌基本品类这一垂直市场。目前,食行生鲜已覆盖160万户家庭,产品主打“生鲜三品”:果蔬、肉类、水产,并附加豆制品、奶制品、蛋制品等日常高频刚需消费产品。

  而整个体验场景则是通过张洪良提到的C2B2F模式所体现,简单地说,通过食行生鲜APP或者微信公众号,消费者将订单传递给食行生鲜,食行生鲜再将信息传递至基地,基地根据订单进行初步质检、分拣、包装运至食行生鲜,再由食行生鲜进行精细化质检、分拣、包装,由短途冷链配送至社区智能冷柜中。

  此外,食行生鲜还可以通过后台的用户数据,对各类产品的需求进行预测,而基地可以“按需生产”。换言之,这是一种订单式农业和订单式生产的体现,让商品能由基地直达智能冷柜,有效解决了生鲜流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高损耗问题。

  由此,文章开头提到的“预定制消费+日配制”便应运而生,也就是说,消费者提前一天预定多少,食行生鲜的直采基地次日就送多少,同时,到柜的体验模式,也规避了实体生鲜超市坪效低、损耗大、以及到家履约成本高的风险。

  可以说,选择在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放置自提柜,打通社区最后100米,便是食行生鲜模式的闭环。食行生鲜大多选择小区、CBD商务楼、医院、学校、地铁站等公共闲置区域设点。每个社区投放6~7组智能柜(常温、保鲜、冷冻),保鲜温度在0℃~8℃,冷冻则保持在-18℃左右,每天送货两次,上午九点半和下午四点半前准时送达。

  如果以传统生鲜购买的逻辑,这些地方或许并没有真正的客群。但张洪良认为:“对于食行生鲜而言,消费者会选择最为方便的地方进行自提,小区、写字楼这样看似封闭,却恰恰是消费者长期不会改变、成交率高、体验场景相对稳定的地点。”

  然而,以上这些商业模式的搭建,一定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才能得以实现。毋庸置疑,食行生鲜走的是“重资产”路子。

  我们先回看生鲜领域裂变的这十几年,企业的生与死,似乎取决于供应链是否强大,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生鲜企业的技术壁垒,这也是张洪良走“重资产”的原因之一。

  55%用户月复购率6次以上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的发问同样适用于零售的商业逻辑。

  食行生鲜就是先有了钱,后有了稳定的用户量,并利用“送货快”、“体验便捷”、“性价比高”、“食材安全”等关键词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自2012年成立以来,食行生鲜先后完成了4次融资,最近的一次是去年由天图投资领投近3亿元的C+轮融资。

  天图投资合伙人汤志敏表示:“如今生鲜领域分成了三种模式:到店、到家、到柜。盒马、超级物种、京东到家、食得鲜等生鲜品牌采用的是前两者,而食行生鲜深耕的是最后一种,也就是到柜。这三种都有发展空间,跟其他模式相比,食行生鲜很扎实,直击消费者痛点,完成了最后100米的服务,而未来的生鲜领域,也并非是一家独大,会出现很多独角兽企业。”

  虽然经过了4次融资,但张洪良并没有将钱砸在市场营销或是规模扩张上,而是用在了构建供应链、冷链建设和价格的合理调整上。

  去年,食行生鲜合作的采购基地共有48个,分别分布在山西、新疆、海南、湖北等地。食行生鲜根据品类进行区域性采购,比如,蔬菜等储存时间较短的则选择在城市周边采购,其他存储时间较长的则向基地采购。

  为了保证发货速度,食行生鲜自购近200辆冷链车,服务上海、苏州、无锡这三座城市。除此之外,食行生鲜不仅在直采基地设有自己的质量管理员,又自建安全检测中心,进行基地直采产品的检测。

  同时,在食行生鲜的APP上,也有查看“食材检测”的通道,消费者不仅可以查看每日检测报告,也可以通过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追溯每个产品的源头。

  对于用户量的积累,张洪良用四个字概括:“用价格啃!”很显然,平价,是食行生鲜将消费者“一网打尽”的方法之一,当然,这是在保证产品质量和配送速度基础上的平价。

  “同样一种产品,别人卖出高于成本一倍的价格,那我就高20%,一旦产品的量做上去了,用户自然就来了。所以,我是先烧对了钱,后来才有的55%用户月复购率6次以上的数据,无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瞄准参照物最重要,我的参照物就是家庭用户,消费者想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张洪良说道。

  有了钱,有了稳定的冷链和供应链规模,并在上海、苏州、无锡三大城市奠定了丰厚的流量基础,占领北京市场高地,那是2015年张洪良的念想。

  不去北京,开拓华东区30%的占有率

  北京,食行生鲜吃定了?

  2015年8月,食行生鲜正式进入北京,并快速建设了100多个柜点,覆盖300个社区,包括朝阳、东城、西城、海淀、石景山等七个区域。但最终因物流成本和模式运营在北京地区水土不服,在短短一年以失败告终。

  但这丝毫没有让张洪良对食行生鲜的运营模式产生怀疑,只是在这一次失败中,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生鲜这个领域一定要在垂直市场做到一定密度。换言之,你的路子是否越来越宽,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在一个地级市中做到几十亿规模,而不是在全国十个城市做到10个亿。如果在10座城市做到10亿,一旦有竞品进来,且开店数量大于你的时候,你垮得就很快。”

  据了解,进军北京市场,让食行生鲜损失了2000万,用稍微煽情一点的话来讲,那时的张洪良一定是拍拍身上的灰尘,回到苏州,准备再次出发,只是这一次的出发比2015年更加理智。

  “未来几年,我将大力发展华东区域,并且在这上海、苏州、无锡这三座城市做到30%的生鲜占有率,其中,上海4000亿的生鲜市场,食行生鲜就要做到1200亿。为此,2018年,食行生鲜开启了站点倍增计划。”张洪良说道。

  总结

  如果说,盒马鲜生是以仓储合一成为生鲜超市行业的领头者,并快速布局抢占全国市场,那食行生鲜则是在打造全城社区买菜系统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食行生鲜围绕“买菜”聚焦品类优势,做社区居民的买菜宝,送到楼下菜场价的理念,并配合其C2B2F的模式,在平衡用户体验和企业利益之间,走了一条差异化的模式探索路径。

京东便利店加盟苏宁小店加盟
门店新零售阿里新零售
新零售是什么新零售模式概念图解
食行生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