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推广.NET

网站推广.NET

每日一淘生鲜市场之路

来源:互联网

  上线于今年4月底的每日一淘,是每日优鲜投资孵化的专业精选会员制社交电商,已经先后于7月和11月拿到了共计1.3亿美元的融资。其中,A轮融资领投方为DCM,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微光创投跟投,B轮领投方为元生资本,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参与联合投资,DCM、元璟资本跟投。

  在市场环境不佳、资方出手越来越审慎的情况下,每日一淘却能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拿到两轮融资,可以看出,对于社交电商,资本的热情依然不减。

  从“即时”到“尝鲜”

  今年是社交电商分外热闹的一年,一边,拼多多在争议声中赴美上市,基于邻里社群的社区团购上演“百团大战”,另一边,不少老牌电商基于自己的优势品类,纷纷推出自己的社交电商平台,比如唯品会的云品仓、贝贝网的贝店等等。

  不同于一些以标品为切入点的社交电商,每日一淘则以生鲜作为入口,想要利用生鲜的高频特性来快速打开市场,同时通过对非标商品的打造来形成自己的差异化壁垒,而这也与其母公司每日优鲜的优势领域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把当下的生鲜市场做一个切分的话,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以天猫、京东等平台型电商为代表的传统电商,二是每日优鲜等提供一小时达服务的即时类电商,三是如今正在风口上的社交类电商,而这部分市场,可以占到整个8000亿生鲜电商市场大盘的30%,也就是2400亿。

  从消费者端来对消费需求进行拆分,整个6万亿的生鲜&食品购买需求又可以被拆分为基本需求和尝鲜需求,这二者分别占到80%和20%。

  基本需求,顾名思义就是满足一日三餐的计划性生鲜采购,而尝鲜需求则更多是一种非计划性的、不经意被激发的消费需求,比如上文提到的被“某产地特有品种”吸引而产生的尝鲜消费需求。如果说每日优鲜更多的是想在一二线城市抓住用户的基本生鲜需求,那么每日一淘则更多瞄准的是3-5线市场在计划性采购之外的生鲜消费需求。

  而随着80、90后逐渐成为生鲜的主力消费人群,50、60后开始能够熟练地上网和使用社交网络,以及以“小镇青年”为代表的低线消费群体的崛起,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不再想要把时间花在对海量商品的挑选上,而倾向于通过更简单高效的方式获得适合自己的商品;对于一件商品,消费者既有功能上的需求,还有情感上的诉求;相应的在价格上,人们开始形成一套自己的定价模型,商品背后的故事和逻辑都能够在消费者这里形成心理溢价。

  消费方式的变化,相应的推动着零售业态往前演变。如今,把10亿人连接上网的社交网络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发现,建立在信任机制上、基于人和人之间重度沟通的社交电商,就是承载上述新型消费方式的一种不错的方式。

  这也是每日一淘看到的机会,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用各式的特色商品去满足不同年龄层、地域、兴趣爱好的细分群体消费者,通过社交网络的随机触发效应去不断放大消费者对于生鲜的随机性的尝鲜需求。

  用社交连接上下游

  农村这片广阔的市场,过去几年吸引了众多玩家,不论是阿里的农村淘宝、京东的农村电商,还是58的58同镇、58农服,都将目光聚焦于此。

  过去,互联网巨头们利用将城市战场模式复制到农村的方式,在工业品下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农产品上行方面,却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农产品滞销、农户亏损的消息依然层出不穷。

  制约农产品上行主要问题在于,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缺乏从品控到溯源再到品牌建设的一系列生态体系建设,所以简单的渠道搭建很难走通上下行通路。

  而每日一淘在做的是,在产地端将产地的各种生产要素集结,将闲置的资源通过社交化连接,构建一个更加丰富的供给侧,然后利用其过去几年在商品、品控管理方面的经验,去每个产地做商品的筛选、生产标准的制订,以及品控管理、售后管理,来获得符合平台消费者需求的商品。

  通过前端社交分享+会员、后端产地直采+直供的方式,每日一淘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已经运营出了不少的爆款商品,平台上的蓝莓、榴莲、牛排、奇异果等产品都有数百万的月销售额。

  拿安远县的甜心红薯来说,这就是一款由每日一淘与安远县联合打造的商品。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安远县,过去主要以种植脐橙为主,但由于黄龙病的泛滥,当地砍伐了大量病害果木,在这之后当地农民一度陷入不知该种植什么作物的困惑。

  当时,基于对营养粗粮的需求增加的市场判断,每日一淘开始寻找合适的红薯产地,再加上安远当地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种植红薯,于是就有了双方合作的安远县甜心红薯。每日一淘会向安远县签订包销协议,按照统一标准收购产品,今年,安远有三分之一的红薯都是通过每日一淘的平台卖向全国。

  在销售端,在社交电商出现之前,开一家网店是有一定门槛的。首先你需要投入数十万的成本进货、给商品拍照写文案,此外还要操心售前售后客服、广告投放、打包发货等诸多环节。在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的趋势下,电商平台纷纷造节营销、增加广告投放,网店店主们微薄的利润最终还要回流向平台为流量买单,成为恶性循环。

  而通过每日一淘卖货,这个门槛将大大降低。基于每一个商品,每日一淘会有专门的内容团队,来把商品信息转化成便于消费者理解且利于传播的内容,作为每日一淘的会员,只需将这些商品内容在他熟悉的微信场景里去分享,如果有人能通过他的分享产生购买行为,即可赚到相应的返利。

  在后端,还有每日一淘庞大的客服团队来处理售后问题。所以,会员需要做的,只是运营好自己的社群,与用户之间形成强绑定关系。

  对于一些全职妈妈或在职人员,社交电商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份额外的收入,对于一些开小店的店主,每日一淘则可以成为他们的供应链,小店主们不再需要起早贪黑地忙于找货源、订货,在家就可以接入来自泰国的榴莲、澳洲的车厘子、四川的丑苹果等等。

  让供给侧和消费侧建立智能连接

  做供给侧和消费侧的连接者,只赚取合理的利润,通过建立信任来把复购做高,这是很多会员制电商的商业模式。

  不过要想走通这个模式,建立信任是很难的一步,也就是要告诉消费者一款商品为什么好、为什么是这个价格、为什么和前一年比的差额这么大等一系列问题,而社群就是一个很好的场地,可以把一个商品的故事讲得更清楚。

  在以往的传统电商中,很难向消费者去传达一个相对复杂的产品信息,而即便消费者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也很难建立信任,这就导致很多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只能陷入到比价的恶性循环中。

  所以每日一淘想做的是,通过精选SKU和社交分享的方式,给消费者更简单的决策过程,同时用更具特色、更个性化的商品来满足不同年龄、区域、消费力的消费者,而这其中就需要大量的消费偏好数据,来完成商品的个性化分发。

  所以每日一淘取消了很多社交电商的类似“会员礼包”的入门费,用户只需满足在它的小程序上邀请注册粉丝数条件,便可免费成为会员。在每日一淘COO淡焦成看来,每日一淘的目标就是连接更多的社群,但付费加入会增加用户的进入门槛。

  而只有以生鲜这一高频商品切入,连接更多的消费者,并对他们在社交场景的消费行为不断进行数据沉淀,然后提炼出智能推荐模型,才有机会实现在商品领域的智能化连接。

  反过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意味着平台每天会采集到从前端客户反馈回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反馈信息又可以传递到产地端,反向调整下一个周期的商品生产,优化供给侧。

  一边是横跨不同产地、不同品类的复杂的上游,另一边是不同区域、年龄、消费力、兴趣偏好的消费者,这两端之间需要一个强大的系统去做匹配,不断从中去建立数据模型,来让供给侧和消费侧建立起智能的连接。

  而每日一淘就想扮演起这个类似于产业路由器的角色,一头连接上游生产者,一头通过会员连接下游消费者,来提升商品的流通效率,以类似C2B的方式快速完成对供应链的整合。

  据淡焦成透露,接下来,每日一淘将在智能算法上做更多的投入,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逐步拓展商品品类。

  “目前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的问题,供给端有很多好的生产资源,且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而需求端已经被激发出新的需求。这就需要供给升级,怎么升级?要么为新的市场去匹配新产品,要么把现在产品卖到更大的市场去,这里面有未来商业的机会点。” 淡焦成说道。

每日一淘